發表日期 3/12/2022, 2:55:04 PM
在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小龜山,有一座西漢崖洞墓,從1972到1992年,曆經二十年纔全部發掘完畢,墓中地宮規模龐大,引無數遊客前去參觀。
采石料采齣墓葬
在徐州市西北約9公裏的銅山縣,有一座高約三、四十米的小石山,灰突突的,在大孤山小孤山的映襯下像隻烏龜趴在地上,當地的人們便把這座山丘喚為小龜山。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的建設工作如火如荼,修馬路、建大橋,到處都能看見熱情洋溢的建築工人們揮舞著工具,在一片飛揚的塵土中為建設中國添磚加瓦。
徐州也不例外,而建設就要用到材料,其中石料用途最為廣泛,可全國都在加緊建設,導緻石料供不應求。
眼見城市建設馬上就要因材料缺乏而停滯不前,上級領導們愁得頭發都白瞭不少,每天都在苦想解決方法。
這時有人提議:“既然石料不夠,我們為什麼不試著自給自足,自己開采點呢?”
領導一聽頓時茅塞頓開,幾經考察,把目光瞄嚮瞭銅山縣小龜山。
這小龜山說是山,其實也就是座比正常山丘高一些的石丘,土壤條件差,山上的植被稀少,因此無法作為農用或者開發成旅遊景點,實在是沒什麼多餘的用途,實在是開采石料的絕佳地點。
於是上級領導經商議後,決定派小龜山所屬銅山縣拾屯公社孤山大隊完成小龜山的石料開采工作。
大隊接到任務後即刻根據人力物力以及地形在隊內劃分瞭工作,其中第六生産隊負責小龜山北麵的石料開采。
工作很快便開始瞭,石料源源不斷地從小龜山運齣。
1972年5月29日,第六生産隊跟往日一樣,井井有條地開展著開采,因為石料堅硬,所以普遍的開采工作都需要先用火藥將石料炸開再進行後續工作,然而,今天的這一炸卻炸齣瞭點不一樣的名堂。
“轟”地一聲結束後,工人們拿著自己的工具走上前,隨意一看,卻發現炸開的地方齣現瞭一個黑黝黝的洞!
“是不是把什麼動物的窩給炸齣來瞭?”人們紛紛跑來圍觀,七嘴八舌地議論道。
有大膽的工人自告奮勇要下去看看,拿著手電筒“蹭蹭蹭”就進瞭洞內,上麵的人都伸長瞭脖子往裏看,生怕錯過瞭什麼好戲。
卻說這下洞的工人,下去後拿手電一照,周圍也是石頭,但明顯能看齣人工鑿刻的痕跡,明顯不是動物所為,正要邁開步子卻踢到瞭什麼硬東西。
他低頭一看,竟是個造型古樸的鐵器,再細細一想,心中咯噔一聲:“這絕對不是個普通的洞。”
工人帶著鐵器手忙腳亂地從洞口爬上來,拿給生産隊隊長,並嚮他說明瞭洞內情況,隊長一聽也重視起來,立馬聯係瞭有關部門。
上級部門接到報告後,派齣研究人員現場考察,確定這采石料炸齣來的確實是一個墓葬,粗看下規模還不小。
因為當地沒有足夠的專傢,於是
徐州地區宣傳組和銅山縣文化館將有關信息上報至瞭南京博物院
,博物院聽到瞭這個消息後即刻組織瞭一支專傢隊,與徐州地區宣傳組、銅山縣文化館派齣的工作人員一起前往小龜山。
珍貴古墓不知從屬何人
經過一番前期調查後,小龜山墓的發掘工作從6月10日正式開始。
這座古墓是罕見的崖洞墓,與普通墓葬不同的是,其地處高勢,內無墓道而是直接從垂直的天井而入。
由於工人們長期用炸藥在這裏開采石料,所以該墓原9米多深的竪井被嚴重破壞,如今殘餘部分長3.4米,寬2.2米,深度各處不一,最深處僅剩7.8米。
墓內有兩處平頂墓室,竪井與墓室間有石闆作為間隔,石闆每塊有0.65米至0.8米寬,厚度統一在0.2米左右,或倒或立。
竪井南麵有四塊石闆,仍然直立,其後便是南室,南室保存較為完整,地上殘餘淤泥厚度不到一尺,放置有大量陪葬品,專傢推斷南室應為專門的陪葬室。
竪井東麵則有三塊大石闆,已悉數倒塌,受不知名外力影響,東室墓頂坍塌,大量的泥沙堆積在室內,使室內結構不可辨認,室內的木棺也腐朽成灰,隻在地上留下瞭2.5米長,0.8米寬的灰痕,棺內屍體也盡數被破壞,與木屑泥灰混雜在一起不可辨認。
清理工作在6月25日便結束瞭,可由於東室破壞嚴重,考古專傢仍然對這座墓葬一無所知,墓主姓甚名誰,來自何方,生於何時通通都是未知數,專傢們隻能通過這不一般的埋葬地點推斷墓主應為一位貴族。
那麼就隻能從墓中齣土的陪葬品入手瞭。
墓內陪葬品頗為豐富,材質多樣,包括銅、鐵、金、陶、玉石和漆器等,器皿有銅鼎、銅壺、銅鐙、銅勺、陶壺和陶罐。
同時專傢們還在墓室中找到瞭熊形銅足、銅麵獸和多達832枚的五銖錢等裝飾品。
這些墓中齣土的文物為專傢們推斷墓主身份提供瞭一些證據:
首先墓中齣土文物眾多,花紋精美栩栩如生,一看便齣自名傢之手,不是什麼市集上能隨便買到的東西,而且
這些銅器上均刻有“楚私官”的字樣,錶明這些銅器應於西漢楚王國時期被生産。
根據“楚私官”便可推斷這座墓應為西漢墓
,因為在漢宣帝地節元年,第八代楚王延壽因謀反被誅,國除,從此以後便不敢再有人將帶有“楚”字刻印的器件帶入墓中陪葬。
其次,
墓中齣土的一個銅壺上上刻的“丙長翁主”也對墓主尊貴身份提供瞭更加確鑿的證據,
因為根據史料記載,漢代隻有王的子女纔能被尊稱為“翁主”,這說明墓主應與楚王的某一位子女關係密切。
但墓中齣土的文物除瞭顯示齣墓主的尊貴身份外,並沒有進一步的關於身份的明確指嚮,專傢們推測齣墓葬屬西漢貴族後,研究便進入瞭死鬍同無法有下一步的突破瞭,這讓專傢們十分沮喪。
然而若墓主是一位貴族,這墓室規模又有些過於寒酸瞭,且不說墓葬結構過於簡單,隻有陪葬室與棺室,就連麵積都比尋常貴族墓要小上許多。
當然,這也許跟墓葬建在崖壁上,當時技術不發達所以無法進一步地修繕有關。
總之,這座西漢的崖洞墓成瞭當時南京市博物院的一樁“懸案”,研究工作結束後專傢組返迴南京的路上,他們還在不住叮囑當地的負責人員一定要留意小龜山附近,若稍有異常都要第一時間嚮他們反映。
苦等十年迎二次發掘
一轉眼,將近十年過去瞭,小龜山再無消息傳來,當時參與發掘工作的隊員有的被調離,還有些退休瞭,那座似武俠小說裏高人住所般的崖洞墓成瞭所有人心中不能忘卻的神秘之所。
直至1981年2月,沉寂許久的小龜山終於有瞭動靜,還是熟悉的開山采石,還是熟悉的炸齣黑洞,還是熟悉的崖洞墓。
南京博物院接到消息後,曾經參與過龜山漢墓工作的研究人員們都沸騰瞭,他們馬上收拾好瞭行當,連夜趕往小龜山。
新發現的這個墓葬與先前的西山漢墓並列,且相距僅為5米,幾天實地勘測與初步測量,專傢們判斷這個墓葬規模比之前的大瞭不少,還有墓道等結構,而且與舊墓處於同一時代。
這座大墓會不會就是開啓龜山漢墓墓主神秘身份的鑰匙?所有人心中都燃起瞭巨大的希望之火。
由於兩墓極為相似,專傢們便將之前的漢墓成為龜山一號墓,新發現的稱為龜山二號墓。
由於二號墓規格較大,所以考古隊決定將發掘工作分為兩期進行,1981年11月開始第一期工作,主要負責清理墓道,而第二期工作主要負責發掘墓道外的整體墓葬,於1982年開啓。
第一期發掘工作中,考古隊共發現兩條墓道,分布在墓室的南北兩端,相距20米左右,結構相似,均依據山坡東高西低的地勢鑿成喇叭形,墓道石壁上由上至下的鑿痕仍清晰可見。
南麵的墓道由於被樹木和石塊掩埋所以破壞嚴重,並無參考價值。
而專傢們一進入北麵的墓道就被幾塊東倒西歪的巨大條石吸引瞭目光,經清理後發現條石共有九塊,有明顯的人為後期破壞,應是盜墓者所為,這些條石原本應該是用來封閉甬道的。
而墓葬共有兩條甬道,四壁全不經過精細打磨,非常光滑,並與墓室排水槽相連組成墓葬排水係統。
龜山二號墓的第一期工作隻幫助專傢們理清瞭墓葬中墓道和甬道的結構,文物齣土較少,隻有些器物的殘件以及一枚“貨泉”銅錢和一件青瓷碟,可能是盜墓賊遺留下的文物。
而龜山二號墓的第二期工作纔是真正讓世人領略瞭這座漢墓的風采。
雖然墓室已被盜墓賊侵擾,室內文物以及葬具都七零八散無處可尋,但墓室內的精妙結構讓見多識廣的專傢們都嘖嘖稱贊。
墓葬內共有十二間墓室,分為南北兩組,兩組墓葬雖分工明確但墓室間都有通道相連,
專傢們推斷這應該是座閤葬墓,南麵為主墓,墓主是男性,而北麵則是從屬墓,墓主是女性。
墓內各室各有分工,南北各有三間墓室作為前、中、後三主室,象徵前庭、中堂以及後勤,除兩個耳室外,其餘各室都作為側室,象徵禮房、樂房、盥室,甚至還設置有兩間廚房,且根據現場殘餘木屑來看,墓室內原先都建有木製房屋。
十二間墓室各有其用,分工細緻,儼然涵蓋瞭墓主夫婦生前各種尋常活動,體現瞭古人相信自己在地下也能過上奢靡生活的荒謬之想。
而因為室內破壞嚴重,文物發現稀少,所以這第二期發掘工作也未能幫助考古專傢們確定墓主究竟是什麼人,隻能更加證實龜山二號墓墓主身份顯赫,能夠在如此險峻之地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建這樣奢華的地下宮殿。
並且,
從龜山一號與二號墓的位置和室內文物來看,兩墓應該同屬一人,且一號墓是二號墓的附屬墓。
多方努力終解謎題
第二期發掘工作從1982年開始,由於一直無法確定墓主身份,直至1985年,發掘工作還未能畫上句號。
1985年鼕天,久尋未得結果的工作人員們逐漸失去希望時,轉機又以戲劇化的一幕齣現瞭。
由於墓室內過於黑暗不利於發掘工作,所以考古隊請瞭電工隊來為墓葬統一裝上電燈,而這一舉動,正為謎題得解埋下瞭伏筆。
原是一名電工在墓室內裝電燈時,竟被他發現瞭一枚龜鈕銀印。
這枚龜鈕銀印呈長方形,邊長2.1,通高1.7,印台厚0.7,鈕高1厘米,總體重量有39剋,鈕座上的銀龜昂首挺立,背甲與腹甲處皆刻有紋飾,眼鼻雕刻精緻,腹下有鏤孔,最重要的是,
這枚銀印的印文有陰刻小篆“劉注”兩字。
短短兩字,讓睏擾無數學者的龜山漢墓之謎終於得解:
劉注是西漢的第六代楚王,在元鼎二年,即公元前115年去世,據史料中記載,劉注在位是頗有纔乾。
這樣一來,龜山漢墓如此奢華的規格便可以有所解釋瞭。
更有意思的是,1992年夏天,銅山縣文化局將龜山漢墓南部甬道中的條石取齣後,在一塊條石上發現瞭篆刻的銘文:
“楚古屍王,通於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後世賢大夫幸視此書,目此也,仁者悲之”。
“屍王”指的是西漢楚夷王劉郢
,這段話的意思是劉注自己奉行祖先的遺訓,勤儉節約,在墓室內不放貴重的陪葬品,希望看到這段話的人能生齣悲憫之情。
這就像劉注早已料到會有盜墓在光顧,所以在石頭上刻下這段話,希望盜墓賊看瞭能不進墓室偷盜。
隻可惜如此龐大豪華的墓葬再配上這樣一番“內無寶藏”的書信銘文,無異於是西漢版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瞭,這樣的內容,也成功把眾人逗樂瞭。
幾十年來,龜山漢墓的豪華地宮引世人無盡遐想,圍繞著它的話題也從未停止。
2019年,文藝工作者們以龜山漢墓為靈感設計瞭一係列文創産品,2020年這一係列文創産品一經上架便引發瞭強烈的搶購熱潮,龜山漢墓藉此機會更多地進入大眾的視野。
早有學者利用虛擬技術重現龜山漢墓建築,而2021年是VR技術更加成熟的一年,有商傢利用VR技術讓人們身臨其境走進龜山漢墓,得以體驗西漢貴族的奢靡生活。
參考文獻:
《銅山小龜山西漢崖洞墓》;《文物》,1973.04
《銅山龜山二號西漢崖洞墓》;《考古學報》,1985.01
《一文的重要補充》;《考古學報》,1985.03
《江蘇銅山縣龜山二號西漢崖洞墓材料的再補充》;《考古》,1997.02
《龜山漢墓文創産品圖形設計研究》;《大觀》,2019.12
《基於虛擬現實的龜山漢墓虛擬重建》;《測繪通報》,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