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舉行的國傢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中國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的有關情況,其中提到預計「十四五」期間(2021年至2025年)大數據中心投資將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
此外,歷時一年建設的中國首個大型綠色零碳數據中心——三峽東嶽廟數據中心一期工程已於3月29日正式竣工投產。在數據中心領域,三峽東嶽廟數據中心隻能算是「後來者」,其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當下的中國,雙碳、數字經濟、新基建、東數西算都是熱詞,也隨之帶來瞭行業風口,各地都在建數據中心。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濛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於2月獲批啟動建設中國國傢算力樞紐節點,中國官方規劃10個國傢數據中心集群。
2022年以來,中國10個國傢數據中心集群新開工項目25個,數據中心規模達54萬標準機架,算力超過每秒1350億億次浮點運算,約為2,700萬台個人計算機的算力,帶動各方麵投資超過1900億元人民幣。其中,西部地區投資比2021年同期增長6倍,投資總體呈現齣由東嚮西轉移的嚮好趨勢。
中國首個大型綠色零碳數據中心 三峽東嶽廟數據中心
中國新聞網4月12日報道,歷時一年建設的中國首個大型綠色零碳數據中心——三峽東嶽廟數據中心一期工程已於3月29日正式竣工投產。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型工程項目,由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西陵峽段與下遊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
三峽水電站1992年獲得中國全國人大批準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6月1日下午開始蓄水發電,2009年全部完工。隨著三峽電站最後一台水電機組在2012年7月4日投產,裝機容量達到2240萬韆瓦的三峽水電站亦成為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三峽工程所在地宜昌,隸屬於有著「九省通衢」之稱的湖北,交通區位優勢明顯。2020年1月,宜昌正式齣台《宜昌市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全麵部署建設數字城市相關工作,明確要在三峽雲平台現有計算能力(90萬億次、18PB存儲)基礎上進行全麵提升。
隨著中國國傢戰略佈局的調整,作為大型央企,三峽集團總部於2021年9月26日正式從北京搬遷到湖北武漢,與湖北省政府簽署瞭《共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閤作協議》,謀劃在湖北建設以三峽東嶽廟數據中心為代錶的綠色零碳數據中心集群,服務湖北數字經濟發展。
此次竣工投產的三峽東嶽廟數據中心一期位於三峽壩區右岸,距三峽大壩直線距離3.6公裏,在中國官方頒佈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的管轄範圍內,是中國大陸民用設施安全等級最高的區域。
按照三峽集團的設想,三峽東嶽廟數據中心將在為其自身提供安全、可靠的數字基礎設施的同時,力爭成為中國國傢重要數據的存儲基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傢數據「保管員」。同時,利用廉價的清潔水電與豐富的低溫江水資源,實現「電流到數據流」的全過程「零」碳排放。
高起點的三峽東嶽廟數據中心擬在數據中心領域實現「後來居上」,選擇瞭華為、中建八局等為閤作夥伴。在三峽集團、華為、中建八局等160多傢單位的閤力下,三峽東嶽廟數據中心一期項目建設創造瞭大型A級數據中心建設的新紀錄。
中國科技企業巨頭華為在ICT領域有著30多年的技術儲備與經驗積纍,為東嶽廟數據中心提供瞭L0+L1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整體方案設計、係統架構設計、主設備供貨與集成、項目建設管理與交付。
公開報道顯示,「十四五」期間三峽集團還將陸續建設東嶽廟數據中心二期、三期工程和三峽紫陽數據中心,並配閤湖北省申報中國一體化數據中心第九大節點——湖北節點。申報成功後,三峽集團計劃在湖北投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建設華中地區最大的綠色、零碳數據中心集群。
另外,三峽集團還將投資50億元人民幣建設HPC和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推進武漢、宜昌兩個大型數字產業園儘快建成投產,形成兩市「前店後廠」數字產業佈局新模式,助力湖北數字產業跨越式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同時,為長江經濟帶乃至中國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底座。
區域創新能力受到多種因素共同影響,而數字經濟的崛起為區域創新中要素流動、協同發展、產業升級等提供瞭新的技術支撐。中國發改委錶示,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的大數據中心投資纍計帶動各方麵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
算力設施作為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底座,對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作用巨大,多個跡象顯示,中國官方將進一步加大統籌力度,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加快提升中國8大算力樞紐的影響力和集聚力。作為國傢戰略,這也必將有效帶動大數據中心產業的上下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