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9:03:54 PM
不論你愛不愛喝紅酒,相信或多或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
“來一瓶82年的拉菲。”
簡單闢個謠,賭神高進沒說過這句話
這是90年代末就齣現的老梗, 港台影視劇率先帶起瞭風潮。
1998年上映的《古惑仔・龍爭虎鬥》中,陳浩南和馬來西亞拿督談生意,點的就是82年的拉菲:
杜琪峰的作品《放逐》,澳門古惑仔談判拒絕對方的葡萄牙桃紅酒時,也說瞭句:“我漱口都是82年的拉菲……”
當時正值港片巔峰,不斷在大熒幕中露臉,讓拉菲這個名字被更多國人熟知。 而中國開始接觸國外葡萄酒文化,也剛好在幾十年前港片火熱的時候。
所以拉菲,自然而然就成為瞭最早進入中國的名酒。
值得一提的是,拉菲能擠進我們的麵前,它的名字也有一部分原因。
因為法語單詞的發音規則與英語有大不同,其它幾個一級莊的名字都沒那麼容易發音,但“Lafite”卻簡單易讀,說齣來時嘴唇張開,音調上揚,正符閤有錢人意得誌滿的氣勢呢。
再到後來內地也跟上潮流,將這個 古早級裝X天花闆語錄帶到更多膾炙人口的影視劇中。
網劇《白夜追凶》
網劇《餘罪》
這樣的耳濡目染下,82年的拉菲最終成為瞭一句不分年齡段、老少鹹宜的玩笑,各式各樣的段子、錶情包層齣不窮。
美國紀實雜誌《紐約客》(The New Yorker)還將這樣的現象稱之為 “拉菲效應” ,並和萬裏長城組閤在瞭一起。
誠然,拉菲能在國內走紅,影視劇的推波助瀾是一部分原因。
但真正把82年拉菲推嚮世神壇,其實還要多虧瞭一個人―― 羅伯特帕剋 Robert Parker。
他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酒評人之一,曾憑一己之力獨創瞭葡萄酒100分評分製、獲得過法國兩項最高總統榮譽, 是真正的“葡萄酒教父”。
如果沒有他,82年拉菲或許早已泯於眾人,更不會成為今天的“土豪標配”,火遍中國大江南北。
#01
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酒評人
1947年7月23日,帕剋在美國馬裏蘭州最大的城市巴爾的摩齣生。 他的前半生是順遂的一生,也是略顯平淡的一生。
父親是一名建築設備銷售,他在正常年紀考上瞭馬裏蘭大學,主修曆史,輔修藝術史。之後在學校繼續深造,獲得瞭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加入巴爾的摩農業信貸銀行,擔任法律顧問。
巴爾的摩(Baltimore)
就是這樣一個 沒什麼葡萄酒傢庭背景、也沒在葡萄酒行業工作過的普通美國中産,為何能成為享譽全球的葡萄酒教父?
這還要一次偶然的經曆說起。
帕剋曾經是不喝葡萄酒的,他最鍾愛的飲品其實是可口可樂。但有一年他去探望在法國上學的女友,因為當時可口可樂在法國的價格過高,被迫改喝葡萄酒。
“她帶我去瞭埃菲爾鐵塔附近的一傢拼一小餐館。我本來想喝杯可樂,但女友告訴我,一瓶可樂的價格比一杯法國葡萄酒的價錢還貴。而且當時我們在法國,覺得有必要嘗嘗當地的特色,所以,葡萄酒,來吧。”
但誰能想到,就是這麼一喝,帕剋就徹底愛上瞭葡萄酒, 並在後半生與葡萄酒結下瞭不解之緣。
1975年,他開始從事與葡萄酒相關的文字紀錄,最初隻是一個略顯狂熱的愛好者。
比如會 在鼕天堅持讓公寓保持在12-14攝氏度(葡萄酒最佳儲存溫度) ,確保葡萄酒收藏不會受到絲毫損害。
而隨著瞭解的越來越深入,帕剋還是嘗試將葡萄酒寫作這條路做大。1978年齣版瞭名為"The Baltimore-Washington Wine Advocate"(之後改名為"葡萄酒倡導者 The Wine Advocate")的葡萄酒刊物。
他的寫作風格在當時屬於另闢蹊徑。 不使用華麗辭藻堆砌,打造一個完全公正、與酒莊和酒商不存在金錢聯係、隻為葡萄酒消費者服務的小世界,是他最初的夢想。
對品質不過關的酒重拳齣擊是常態,像是龍博菲酒莊1973年份,他就評價:“一款窮凶惡極的酒,沒有任何可挽救的社會價值。”
這樣的風格也要歸功於帕剋的法律顧問經曆,在律師事務所工作室,他就 一直嘗試將法律文書中晦澀的專業用語轉化為簡單易懂的人話。
但顯然,這樣的功力沒用在法律上,反而在對葡萄酒評論中大放異彩。這樣直來直去的性格,也幫他收獲瞭第一波粉絲。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天賦與熱愛,無心插柳創辦的刊物在2000年前就積纍瞭超過50000名訂閱者,在超過37個國傢地區擁有大量讀者。
1984年3月,帕剋正式從銀行辭職,專注於撰寫有關葡萄酒的文章。
他將大量精力都放在瞭葡萄酒寫作上,除瞭自己的《葡萄酒倡導者(The Wine Advocate)》, 還擔任過美國知名月刊Food&Wine與商業周刊的特約編輯 ,定期為英國雜誌The Field撰稿,並擔任法國新聞雜誌L'Express雜誌的葡萄酒評論傢。
在帕剋之前, 沒有任何一個非法國人擔任過這個職位。
#02
讓葡萄酒以百分製呈現
時至今日,百分製可能聽起來並不會感覺是一個太瞭不起的”發明“,在帕剋之前也有人對葡萄酒進行評分。比如 1975年創刊的Decanter雜誌,就采用過20分製。
葡萄酒評分本身並不是帕剋的點子,但100分係統,確實是他獨創。
“我對20分製不滿意,隻是針對缺陷和不足之處減分,不夠靈活。”
在他看來,百分製能更好地評價一款葡萄酒,更直觀地展示酒的好壞。根據《葡萄酒倡導者》官網的記錄,評分原則是這樣的:
所有葡萄酒有50分起始分,再從對酒的觀、聞、品三方麵打分。
顔色和外觀占5分、香氣占15分 (包括香氣集中度、純淨度等)、 口感總分20分 (包括果味集中度、平衡度、復雜度、迴味)以及 綜閤評價10分。
這四大要素評分完成,每款葡萄酒都會得到一個分數,不同的分數代錶不同的品質。
96 - 100分 非凡(Extraordinary):擁有復雜度且彆具一格的同時,展示瞭該品種經典葡萄酒應具備的所有屬性,值得收藏。
90 - 95分:好酒(Outstanding)。極具個性,風味香氣尤為復雜。總而言之,好酒!
80 - 89分:優良(Above Average)。沒有明顯的缺陷的路人甲。
70 - 79分:一般(Average)。有一些瑕疵,沒什麼明顯特色與過人之處。
60 - 69分:次等品(Below Average)。有著明顯的缺陷,如酸度或單寜含量過高,風味寡淡,或帶有不受人歡迎的異味。
50 - 59分:不及格(Unacceptable)。令人無法接受的葡萄酒。
沒有一個評分係統是完美的, 隻要有打分就容易齣現bug ,好比威士忌寫作先驅邁剋爾與《威士忌聖經》各自的打分機製,都難免被人詬病。
但一個提供足夠足夠靈活性的評分係統,能讓一個品酒師在不帶偏見的情況下,量化不同級彆的葡萄酒質量,為讀者提供一個專業認識的判斷,這也是帕剋帶給整個葡萄酒界最重大的改變之一。
同時,他還強調過簡單幾個數字不能完全揭示關於葡萄酒的一切。 不要緊盯著分數看,多看看每瓶酒自己給齣的文字評論。
分數不能替代每個人自己的味覺,去喝去感受也比看冷冰冰的分數來得實際。
可惜就是沒什麼人聽。
經過這麼多年的運作,以及口口相傳的口碑,帕爾的分數早已深入人心, 甚至頂替瞭他更看重的品酒詞部分。
沒錯,最初這個分數隻是一個補充參考,而現在卻已經成為瞭世界葡萄酒行業的晴雨錶,甚至決定瞭一款酒乃至一個酒莊的興衰。
如果有哪一瓶酒在帕剋的筆下拿到瞭高分,那一定會在最顯眼的地方展示齣來。
#03
與82年拉菲的相互成就
除瞭製定葡萄酒打分製,帕剋的葡萄酒評論生涯另一大閃光點就是挖掘齣瞭82年拉菲這塊寶。
不得不說, 這是一次豪賭。
彆看現在82年拉菲傢喻戶曉,但在當年它十分有爭議,大多數酒評傢都不看好,宛如過街老鼠的存在。而那時候,剛齣道的帕剋卻毅然決然給齣瞭100分滿分的點評。
1982年,是氣候挺特殊的一年。 日照長、氣溫高、雨水少,葡萄得以更早成熟。
看似會是産量特彆高的一年,但又因為整體狀態與以往類似的情況略有不同,所以當年英國的權威組織率先對這一年的期酒錶現,給齣瞭非常保守的評價。
與此之外,酒評傢們也紛紛傳來瞭質疑和不看好的聲音,尤其是當年美國最權威的酒評傢Robert Finigan對1982年直接錶達自己極度不看好。
Robert Finigan
就是在這樣一麵倒的風評下,帕剋卻沒當迴事,選擇硬挺82年拉菲,以一己之力對抗所有的負麵觀點。
後麵的劇情想必大傢也能猜到瞭,82年拉菲順利上市之後,確實潛力無窮,毫無疑問被列為瞭20世紀最佳年份之一。
再加上後續90年代初期來連續幾年天氣不好,82年的酒更是連翻數倍,到現在已經是天價瞭。
“盡你所能,買下82年的拉菲,接下來就等著它漲價吧!” 以當下的上帝視角來看,這無疑是一句神預言。
這是一段互相成就的故事,82年拉菲奠定瞭帕剋的聲望,一躍讓他從名不見經傳的新人變成瞭葡萄酒界的傳奇。他的追隨者也因此瘋漲,影響力越來越大。
但凡事總是好與壞並行,帕剋大獲成功,也讓 更多傳統的葡萄酒評論者開始對他進行攻擊。
認為他的評分係統扼殺瞭傳統,將復雜的葡萄酒數字化太過於傲慢。再加上帕剋確實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尤其鍾愛顔色深、酒體醇厚的高酒精含量産品。
所以諷刺帕剋塑造一言堂,並將其命名為 “帕剋化”(Parkerisation) 的現象。
但平心而論,我更願意相信他的初心隻是希望給消費者提供一個公正的評價,告訴大傢什麼酒更值得買。
他的身上是能看到一種使命感的存在, 畢竟一個從不收任何酒莊送來的酒,堅持自己購買並進行評論的人 ,很難說他不夠公平。
而且,哪怕麵對曾經成就他的拉菲,他也會在酒的質量不過關時給齣不及格的分數。
帕剋戲劇化的葡萄酒評論生涯,在2019年正式拉下瞭帷幕。
因為身體狀況,全職工作早已力不從心,2012年底就已經傳齣他謀劃退休的消息, 最終在71歲時將自己一手打造的《葡萄酒倡導者》賣掉。
他這後半輩子,確實有不少爭議,有人說他是“獨裁者”,也有人把他奉為享譽全球的“葡萄酒教父”。
但不管怎麼說,他都在 用自己的方式賦予瞭無數人對葡萄酒的興趣和熱愛 ,用數字與文字鼓舞全世界的釀酒師更加努力去創造優秀的葡萄酒。
他是時勢造齣的英雄,為那段社交媒體匱乏時期為人們提供瞭更科學的選酒建議。但如今,情況可能恰恰相反,我們可以從各種渠道查到一瓶酒最精準的評價,也更有機會去追求自己想喝的酒。
所以,還會有第二個羅伯特帕剋嗎?可能很難瞭,也不需要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