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12:26:47 AM
影視推薦
距離你上一次寫信是什麼時候瞭呢?在這個提筆忘字的年代,書信早已變成太遙遠的事。很少有人能體會到古人“雲中誰寄錦書來”的浪漫與感動,而拆信的那份喜悅已經被拆快遞替代。
今天,給大傢推薦一部精品紀錄片 《書簡閱中國》 ,一共隻有6集,每集一個主題,單集片長50分鍾,聽著挺長的,其實每一集裏麵講瞭5個故事,平均下來一個故事10分鍾左右,很適閤孩子觀看。
從 內容嚴謹性、權威性,畫麵藝術性來說,無可挑剔 。每一幀都美得像一幅畫,豆瓣評分直衝9.2。該片收集瞭30封古人的書信,共歸為6個不同題材,從這些書信中挖掘背後的人物故事和曆史細節。
通過一封封傢書,情書,官文,讓我們得以從波瀾壯闊的時間洪流裏,窺見那些普通人生活中, 能綿延韆年依舊激起共鳴的共通情感 。書信的語言活潑輕鬆,紀錄片 又藉助主人公的口吻將其再譯為簡單的現代口語。
結閤劇情和一些史實、典故,對照原文字幕,讓古文的入門學習輕鬆愉快,理解起來門檻也降低瞭很多。做曆史紀錄片,不能隻是敘述過往,還得考慮錶現對象與當下的關係,需要連通現在與曆史,以今觀古,以古鑒今。
為瞭實現這種敘事關聯,《書簡閱中國》在選題上做瞭比較精心的策劃,並 有意將當代人的話題興趣嫁接到紀錄片的製作之中,從而大大刺激瞭觀眾的閱讀“味蕾”。
不要以為高考移民隻是今天有,其實古時的 “冒籍”考試就是一個類似今天高考移民的話題 。第四集袁枚寫給傢人的信,就是勸導自己的傢人不要做這種“冒籍”科考的事情。
該紀錄片記錄瞭30份書簡, 每份書簡都有一個寄信人,還有相應的收信人。 書簡一般集中談論寫信人與收信人的關係,信中可能涉及到一個傢庭中好幾個人的事情,有時還會關聯到幾個朋友或熟識的人,至於 像嶽飛、文天祥那樣的書信,寫的都是軍國大事,所涉及的更是一個國傢的人,所論皆是國傢命運。
文天祥
該片 以寄信人的獨白為綫索,輔以第三者的旁白,對人物命運進行故事化敘述 ,把故事講得一波三摺。往往不是直白地開頭,而是先做懸念,再揭示真相。
通常也不把情節一下子說透,而是先藏一部分,吊吊觀眾的胃口,這就是敘事延宕。 觀眾被吊足胃口之後,形成閱讀渴望,觀眾在得知答案之後獲取解惑的快感。
一個古代士兵坐在一片木牘上,這是一片有故事的木牘,確切來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傢書。
僅僅100多個字,卻可以解鎖2000多年前的秦軍傳奇,每封書信, 紀錄片都從幾個維度來講訴的。 有信的原文、解讀的白話文、來源齣處還穿插瞭相關的知識介紹。
每件考古文物的背景介紹都非常的詳細。比如,這塊木牘,什麼時候,從哪裏挖掘齣來,墓葬的主人叫“衷”,據推測是秦國的一個小吏, 這封木牘,寫於戰國晚期,是中國最早的實物傢書。
這樣的背景介紹,不僅 讓孩子漲瞭知識,還能強化他們嚴謹、求實的態度 。比如,這封傢書是一個叫“黑夫”的秦兵,代錶二哥“驚”和自己,寫給傢裏的大哥“衷”的。信的內容是要傢裏再寄些錢和夏天的衣服。這就有點讓人疑惑,難道秦國的軍隊就沒有軍服嗎?然後記錄片裏開始各個角度求證這件事。
為瞭讓觀眾看得更真切更具象,《書簡閱中國》 運用瞭情景再現的演劇化手段 。通過演員對紀錄片中人物的扮演,仿佛看到韆百年前的古人就在眼前。寫信人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喜怒哀樂,俱能被觀眾悉收眼底,並虜俘人們的心。
《書簡閱中國》運用當下口語甚至一些流行語,使標題、解說與獨白,變得俏皮、風趣。將古原文則在畫麵中呈現齣來,這樣既 交代瞭書信的文字原貌,又讓觀眾輕鬆地看懂,並為之動情。
比如,說康熙皇帝與曹寅的專摺書信來往,用瞭一個“贈你一朵小紅花”的標題,顯然將最新的流行語態嵌進瞭古老的敘事之中。
將二次元的漫畫有效運用,既 解決瞭曆史題材紀錄片影像資料的缺乏,又能使敘事變得更加年輕態。
短短幾集紀錄片,一個個曆史人物生動的展現在眼前,範仲淹、卓文君、白居易、司馬光......還有那許多叫不上名字的人,讓我們感受到韆年之前的人情味。通過紀錄片,可以讓孩子知道, 這種大時代與小人物息息相關的小故事,會在孩子心裏埋下種子,總有一天他會有自己的領悟和判斷。
同時,這個節目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的積纍,每一封書信大概10分鍾的時間,一個故事,一段曆史,適閤學生積纍作文素材。
節目以白話講述,書信內容也以白話講述,在屏幕上會呈現原文,因為是書信,原文不長,建議讀一讀書信內容,體會古人的書信, 有益於提高自身的古文素養。
推 薦 視 頻
少年傢國信,一個孩子們可以看的視頻
你負責筆耕不輟,我們負責讓你閃耀
文圖來源/央視劇評、賢爸科學館 編輯/崔寜
文字總監/少年君 齣品/少年傢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