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2022, 8:47:29 PM
西湖龍井“炒茶王”唐小軍炒製龍井茶。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杭州3月12日電 題:西湖龍井“炒茶王”:勿讓急功近利早産毀瞭西湖龍井
作者 嚴格 王題題
早,再早,更早。
對於西湖龍井茶而言,時間意味著金錢,特彆是明前茶。
由於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明前茶是西湖龍井茶中佳品。同時,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采摘標準的産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西湖龍井茶産區馬兒山。 嚴格 攝
為瞭趕在清明前早一點上市賣一波好價錢,或將龍井群體種換種成龍井43號;或是打催生劑將春茶催芽;或是不按流程炒製龍井茶;或是將剛齣鍋新茶不經過灰缸直接打包賣齣;或是狸貓換太子用産區外地鮮葉炒製……這些現象,在杭州西湖龍井茶非遺傳承人、“炒茶王”唐小軍看來,都將會影響到西湖龍井茶整體的風味特徵。
西湖龍井茶以“色綠、香鬱、味甘、形美”四絕稱著,被譽為“綠茶皇後”,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有著一韆多年曆史,是杭州最具城市辨識度的“金名片”。
西湖龍井茶隻做春茶一季,每年清明節前夕也是唐小軍最忙碌的時候。
唐小軍祖祖輩輩都是西湖龍井核心産區滿覺隴村種茶、炒茶的好手,曾經被評為浙江省財貿工匠、杭州市旅貿工匠、西湖龍井炒茶王之一,一直堅持著“手工炒茶”。
他告訴記者,西湖龍井茶品質之所以齣名,除源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良品種、精心栽培采摘外,還歸功於精湛的製作技藝。青葉采摘、鮮葉攤放、殺青、分篩、迴潮、輝鍋、分篩、挺長頭、歸堆、灰缸等,每一道工序,都得考究,纔能生産齣上好的西湖龍井。
然而,西湖龍井茶市場存在“早産兒”亂象,影響西湖龍井茶品牌形象,導緻瞭一些消費者對西湖龍井茶品質的不信任,這是最讓唐小軍感到睏惑和痛心的事。
西湖龍井茶産區。 硃漁芳 攝
目前西湖龍井核心産區主要品種是群體種和龍井43號,各擅勝場,群體種是老茶樹,口感豐富,龍井43號是從群體種優選品種,上市可以更早,但部分茶農追逐短期經濟效益,將不少土生土長的原生混閤茶樹品種――龍井群體種,大量改種成龍井43號,這也使得龍井群體種資源日趨減少,區域分布發生很大變化,也更加容易受到早春“倒春寒”天氣影響。
現在甚至齣現比龍井43號更加早的品種,唐小軍覺得已經完全失去瞭西湖龍井應該有的風味瞭。
在采摘方麵,為瞭在清明節前多産茶,也有茶農不管春芽成熟與否“一刀切”,結果鮮葉良莠不齊,直接導緻炒製龍井茶的品質。
他還介紹,按老一輩的說法,如果有一道工序沒有完成,那製茶就沒有完成,是萬萬不能捨去的,但炒製龍井茶既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如果為瞭早産,沒有炒熟炒透,龍井茶就成瞭“夾生飯”。
“有人說綠茶傷胃,這主要是因為沒有炒透成瞭‘夾生飯’”,唐小軍解釋。
唐小軍還發現,如今,有顧客為確保茶葉是西湖龍井核心産區的,全程參與茶農從采摘到茶葉齣鍋的過程,且等著茶葉齣鍋就打包帶走的景象。
這看似聰明之舉,在唐小軍看來,其實已經影響到瞭西湖龍井茶的風味特徵。齣鍋後的茶葉還需要經過灰缸一周這一道工序。灰缸的目的是保持茶葉的乾燥,同時去掉火氣。經曆過此階段後,茶品質會有明顯的提升和改善。
唐小軍現在還是執拗地將他炒製的龍井茶放入石灰缸,收灰,提香,即使上市比彆人晚一點。
西湖龍井茶産區。 毛瑜 攝
除此之外,以往市場上流通的西湖龍井茶數量遠遠超齣核定産量,這也讓唐小軍為西湖龍井茶的品牌形象擔憂。
“那這些山寨西湖龍井茶是從哪裏來的?”記者問。
唐小軍瞭解,現在不要說是西湖龍井核心産區之外的浙江本地茶,甚至貴州、四川産區的扁形茶也有以“西湖龍井”行銷。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聚焦西湖龍井茶的品牌保護和産業優化,於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杭州市西湖龍井茶保護管理條例》,以地方性法規保護馳名商標。
條例明確規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西湖龍井茶品牌的保護,依法查處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和製售假冒僞劣西湖龍井茶等行為,推動開展綫上綫下一體化執法、跨區域執法協作與維權援助,維護西湖龍井茶市場秩序。
這也讓唐小軍很欣慰,保護龍井茶可以有法可依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