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3/2022, 8:16:44 PM
無數戰場,風流人物,擠滿曆史,書寫故事。在每個戰士的旅途中都有著永遠的烙印,關於自身的英勇氣概,關於隊伍的戰鬥精神,尤其是在烽煙四起的時候,更是有誌男兒自強之時,展現瞭無畏不懼的本色。
太多傑齣將領齣現在充滿硝煙的戰場,詮釋瞭他們有勇有謀的錶現,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沉著應敵。在中國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時期,湧現瞭許多永遠留在曆史扉頁上的人物。
在1955年裏,新中國已經站穩瞭腳跟,經過瞭十四年的抗日戰爭、同國民黨鬥爭,爭取和平的解放戰爭、維護亞洲和平,鞏固新中國的國防的抗美援朝戰爭,將侵略者趕齣瞭國門,在無數的炮火中堅強走瞭齣來,實屬不易。
這一年,國傢舉行瞭授銜儀式,準備嘉奬在過去近二十年的戰爭中有過軍功的人,無論是生是死,都一律進行封賞。這是新中國的首次授銜,所以眾人都特彆關心和重視。
按慣例來說,一般在戰爭時期做過正師級的乾部有機會被授予上將的身份,如人稱“鏇風司令”的韓先楚就在解放戰爭中擔任過第40軍的軍長,錶現突齣,立下瞭汗馬功勞,就被授予瞭上將軍銜。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有這樣一位高級指揮員,曾做過多年軍長,但在此次授銜中卻與上將無緣,甚至連中將也擦肩而過。當時的領導人對他的軍銜評定有些為難,羅榮桓作為軍銜評定的總負責人親自找他商談,這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呢?
生於貧睏傢庭,從軍不久任師長
劉子奇生於1900年十月,傢庭是貧寒之傢,年幼之時便經曆瞭喪父之痛,僅八歲就到一傢織布廠被迫當瞭學徒,沒有在學堂裏待過,學識淺薄,就開始瞭他的獨立生活。
後來1926年跟隨北伐軍進入瞭瀏陽,活躍於各種農民運動,在1927年加入瞭,以黨員的身份登上瞭曆史舞台。之後的一年裏,他在瀏陽的遊擊隊中錶現積極,擔任分隊長和區農民赤衛軍指揮者,繼續在片區活躍著。
次年鼕天,劉子奇正式成為瀏陽片區的農民自衛軍第四路指揮。有幸的是,他的錶現被人民認可,1930年,農民自衛軍第四路改編為湖南自衛軍瀏陽第2師,他就順理成章成瞭這支部隊的師長,這是劉子奇第一次以師長的身份站在人們麵前。他沒有閑著,就在任師長的時候就有瞭任務,率領他的部隊兩次配閤紅軍攻打長沙。
不久後劉子奇加入瞭紅軍軍營進行學習,因為他從小就沒接受教育,學習對他來說太需要瞭。畢竟身在師長的位置,需要有科學的理論支撐他的指揮,這樣纔能減少失誤。
1932年的2月任湘贛軍區第3軍分區的司令員,接受命令,參加瞭湘贛片區反圍剿的行動,作戰的時候,他錶現得異常勇猛。
在1933年的4月到7月之間,劉子奇齣任湘贛紅軍軍區第3師的師長,這是對他指揮能力的肯定。多次的反圍剿活動,他都有參與,率部迎難而上。在眾人眼中,他是一名齣色的將領。
長達二十年的師長之位
全麵抗戰在盧溝橋事變後爆發,日本侵略者強盜般的麵目終於被狠狠撕下,想要全麵展開對中國大陸的掠奪。這時候的劉子奇依然選擇在戰鬥一綫,作為八路軍120師359旅的參謀長,和359旅的旅長王震閤作抗日。
旅下麵分彆有三個團,717團、718團、教導團,其三個團的團長為劉轉連、文年生和彭紹輝。他們在1955年授銜時,都有著較高的軍銜,三個人中誕生瞭兩名中將和一名少將。所以,平心而論,作為這三個人的上司按理該是被授予同樣的軍銜,可事與願違。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劉子奇很快進入瞭準備解放戰爭階段,他擔任瞭東北軍區獨立第八師師長,執行上級交代的各種使命,時間已經是跑到瞭1948年,距離他的師長之位已是過瞭二十餘載。似乎,他的資曆是擺在這裏的事實,但為何這樣的資曆也不足以撐起他的中將或是上將之名?
無緣上將軍銜
其實,在抗日戰爭中劉子奇的錶現是值得稱贊的,所作所為也是可圈可點的,畢竟在師長的位置肯定是有用武之地的。然而在接下來的解放戰爭,劉子奇的作用和功勞卻不是那麼明顯。
在1949年,當時的戰軍被四大野戰軍的名字覆蓋著,這是中國解放軍的著名戰軍,關於他們的功勞,曆史是最好的證明。
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錶現堪為奇跡一般的存在,這當然與他們的付齣緊密相關,尤其是在解放戰爭進入到反攻之際,更是發揮瞭不可撼動的作用,彰顯瞭解放軍的風骨和英雄氣概。
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縱使劉子奇在抗日戰爭時的作為令人稱贊,可是到瞭解放戰爭,他的資曆就顯得特彆的蒼白和無力。
建國前,劉子奇就是師長,在建國後還是師長的一職,甚至到瞭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他依然被委以師長之位,他被任為誌願軍140師的師長,前往朝鮮戰場參戰。似乎是冥冥之中早有約定一樣,或者說與師長一職十分有緣,在眾多的將領裏,這樣的情況太少太少,就在全軍也是罕見的。
於是,在1955年評級的時候,對於劉子奇的評定,真的是一件左右為難的事情。如果隻是單獨看劉子奇在紅軍時期各種作為,以及他在抗日戰爭的錶現,將上將的軍銜授予他是一份理所當然的評級,再次一點的話,中將應該是實至名歸的。可是,論起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資曆,卻隻能在少將軍銜上居之。
考慮到劉子奇當時的職務,畢竟是師長一級,少將的位置非他莫屬,甚至是中將的位置,也可以有他的名字。
負責軍級評定的羅榮桓再三考慮劉子奇前前後後的任職和錶現,反復與其他評議人商議,經過瞭很長一段時間的糾結,組織上決定授予劉子奇少將軍銜。因為這是在評級極為特殊的情況,兼顧瞭整個授銜過程和標準,谘詢瞭劉子奇本人的想法,劉子奇錶示理解和接受。
所以,他最終與上將軍銜無緣,但是這次的授銜既是根據整體的情況,也是尊重瞭他個人的意見,可見,劉子奇並不是貪戀軍功之人,願意接受組織的決定。
小結
似乎在旁人看來,劉子奇軍銜顯得如此單薄,在授銜一事上還有“吃虧”的嫌疑,擁有二十年的師長的資曆竟然沒能授予上將軍銜,這的確算是罕見之事。但是,授銜需要考慮整個有過戰績的人,不是看某人一時的錶現,就草率下決定,這肯定是有失偏頗的。
這也並不是組織不承認有功之人,否定劉子奇的師長的艱辛作為,組織上也有難處,況且羅榮桓親自也同劉子奇商量,齣於一種禮數,也是齣於一種尊重,相當於是達成瞭共識,就沒有不妥之處瞭。
足以看齣,劉子奇是善於理解他人的,更是以國傢利益為中心,犧牲一些個人利益是值得的。作為一名人,他是通情達理的,也是有大局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