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6:33:39 AM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曆史、感悟思辨。
王仙芝死後,大唐的形勢依舊沒有改觀。接力王仙芝的黃巢,是一個更難對付的狠角色。但是,大唐官軍就真的打不過黃巢的起義軍嗎?或者說黃巢的盜匪,真的打遍大唐無敵手嗎?
如果僅僅是官軍與盜匪的矛盾,甚至簡化為整個大唐帝國與天平鎮盜匪起義軍的矛盾,那麼王仙芝起義好解決、黃巢起義也好解決。因為雙方的實力根本就不成比例,大唐官軍能夠碾壓盜匪集團。
然而,事情恰恰不是那麼簡單,官軍和盜匪之間隻是一對矛盾,而在此之外,還有很多矛盾。
橫徵暴斂與盜匪橫行這對正反饋的關係,已經成為大唐帝國的死結。而且,黃巢起義掀動的全國大動蕩,更是加劇瞭這對關係。公元868年的龐勛之亂,導緻整個帝國的南部地區怨恨流毒,百姓不僅對朝廷不信任,而是對朝廷的極度仇恨。這是盜匪得以形成的社會基礎。
公元809年和公元818年的兩次削藩改革,以及穆宗朝以來的解散軍隊運動,雖然加強瞭中央集權,但也造成瞭中央與地方的對立、皇帝與節度使之間的不信任,還加劇瞭百姓與朝廷的仇恨。還有,就是造就瞭一大批業已失業的職業軍人,這些人分分鍾就會成為新的盜匪集團。這是盜匪得以猖狂的原因所在。
01.黃巢從山東殺嚮南方,原因是打不過
王仙芝和黃巢的根據地,主要是天平鎮的三個州,位於今天的山東南部。但是,這兩個人都沒有在天平鎮建立根據地,以割據的形式對抗唐朝政府。因為他們都是盜匪,盜匪就要搶劫,所以哪裏有錢就搶到哪裏。
唐朝統治最薄弱的地區應該是河朔三鎮,而且天平鎮離河朔三鎮的距離很近。但是,王仙芝和黃巢都不嚮河朔三鎮進攻。這是為什麼?因為河朔三鎮的藩鎮力量太強,盜匪們打不動。統治的薄弱地帶,隻是中央統治的薄弱地帶,卻是國傢統治的穩定地帶。因為朝廷與國傢之間也有利益接閤部。
唐朝統治最強力的地區應該是江淮地區,關中與河南暫時不論,因為江淮是唐朝的造血基地。但是,王仙芝到瞭長江中遊,黃巢到瞭長江下遊。這是為什麼?因為中央如臂使指的地區,卻成瞭國傢統治最薄弱的地區。這些地方因為沒有藩鎮或藩鎮力量太弱,所以扛不住盜匪的衝擊。
於是,在天平鎮打不過唐朝官軍的黃巢起義軍,隻能嚮其他地方運動。距離很近的河朔三鎮,因為藩鎮很強所以國傢統治很強,所以黃巢就是想去也去不瞭。長江中下遊,主要是淮南地區,雖然朝廷統治很強但是國傢統治很弱,而且還最為富庶。於是,黃巢的盜匪集團便南下到長江下遊地區。而且,黃巢起義軍還打過長江,進入到浙西和嶺南地區。
02.黃巢從廣州北上中央,原因是待不住
黃巢南下,對於唐朝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因為遠離京師和洛陽,所以對朝廷的威脅就最小。而且,隨著黃巢起義軍的進入浙江、轉戰廣東,朝廷則會認為形勢會越來越好。因為黃巢也遭遇瞭問題。
黃巢之所以從山東跑到廣州,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打不過。農民起義軍,打不過正規的大唐官軍。所以,黃巢會隻能嚮最好打的地方進攻。但是,最好打的南方地區,卻最不適應盜匪生存。
盜匪生存需要社會基礎,但南方偏偏沒有。因為這裏相對富庶,又遠離中央,所以百姓對朝廷的仇恨相對較輕。在廣州,黃巢開始爭取地方勢力的支持,但是收效甚微。
黃巢試圖以廣州為招安籌碼,也就變成瞭徒勞。朝廷拒絕瞭黃巢擔任天平或廣州節度使的要求。一個原因是黃巢遠離中原,減弱瞭對中央朝廷的威脅,唐朝就不願意拿齣更大的招安籌碼;另一個原因是唐朝也在行動,就是準備把黃巢封死在南方然後消滅掉。
爭取地方勢力的努力,失敗;爭取朝廷招安的努力,失敗。於是,黃巢對廣州這座大海港發動瞭大搶劫和大屠殺,據估計死亡人數高達12萬。而當時廣州的全部人口也就在20萬左右。
在當地造成如此嚴重的破壞,黃巢留在廣州搞割據的可能,也就沒瞭可能。更關鍵的一個原因是黃巢盜匪集團的組成人員,他們主要來自山東和江淮地區。所以,這夥人也不願意呆在氣候濕熱的嶺南地區。晚唐的節度使聽士兵的,但晚唐的盜匪頭目同樣也得聽盜匪的。領袖往往隻能乘勢,而不能造勢。
所以,黃巢起義軍隻能北上中原,因為他們在南方待不住。
03.不會隻有一個龐勛也不會隻有一個宋威
龐勛叛亂,從桂州走到湖南,再從湖南順長江走到徐州。黃巢的路綫跟龐勛的路綫大體不差。這夥人就是一邊搶劫、一邊走路,然後殺過長江、殺到中原。
原因就是南方的藩鎮力量太弱。龐勛八百戍卒就能走迴來,黃巢的數萬大軍當然也能走迴來。朝廷與藩鎮之間,就是一種極為吊詭的關係。藩鎮強則朝廷弱、朝廷弱則國傢弱。但是,朝廷強則藩鎮弱、藩鎮弱則國傢也弱。朝廷在江淮以南的藩鎮駐軍太弱,隻能勉強維持地方治安,所以根本應付不瞭外來的武裝力量。這就是藩鎮弱而國傢也弱。
所以,黃巢成瞭另外一個龐勛。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南方的藩鎮力量太弱。於是,唐朝隻能在湖南、湖北地區布置軍隊,阻止黃巢北上。但能夠阻止成功嗎?如果這夥人真想阻止,不僅能成功阻止而且能徹底消滅黃巢。但是,當初沒人能阻止龐勛,現在也沒人能阻止黃巢。
圍剿王仙芝的前敵總指揮、招討草賊使宋威,是大唐的吳三桂。這個人足夠的壞,擁兵自重、按兵不動,就是看著王仙芝把大唐鬧得翻江倒海。但大唐帝國又豈止一個宋威。
國傢多負人,危難不吝賞,事平則得罪,不如留賊冀後福。
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在荊門以五百沙陀兵為先鋒,重創黃巢起義軍。但是,之後,劉巨容就不打瞭,眼睜睜地看著黃巢一路嚮東、奔赴江淮。原因就是他所說的國傢多負人。
宋威足夠壞,劉巨容可能比宋威更壞,但是他們都壞的情有可原。那就是國傢多負人。
北上以後的黃巢起義軍,不斷壯大。因為江淮地區就是盜匪滋生的溫床,最適閤盜匪的生存。沿途有無數的盜匪武裝,贏糧景從地加入黃巢起義軍。而唐朝的地方軍隊呢?不能打的,就趕緊逃跑,放任黃巢搶劫;能打的,就作壁上觀,看著黃巢走過自己防區。
在長江下遊,黃巢遇到瞭一個猛人。這個人就是晚唐少有的名將高駢,跟黨項人在西北打過、跟南詔人在西南打過,可謂經久戰陣。880年4月,高駢的七萬官軍,幾乎把黃巢打得片甲不存。
張�U渡江擊賊帥王重霸,降之。屢破黃巢軍,巢退保饒州,彆將常宏以其眾數萬降。
王重霸,在王仙芝起義之時便是盜匪集團的重要將領,被打敗然後投降。黃巢的彆將常宏,則是帶著數萬人,直接投降瞭。
黃巢隻能帶著不多的殘部逃到瞭福建邊界北邊的信州。黃巢起義軍覆滅在即,但是這夥人就是滅不掉。在880年5月的時候,就是這夥殘部硬是突破長江,而且還齣現在瞭淮河北部。這是曆史的吊軌。其中的細節已經說不清楚瞭,有說唐將張�U接受瞭黃巢的賄賂,有說名將搞駢收兵不戰。但是,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細節導緻瞭黃巢的逆襲吊軌。
細節解釋不瞭,隻能用趨勢解釋瞭。而趨勢就是劉巨容的那句話:國傢多負人,危難不吝賞,事平則得罪,不如留賊冀後福。
04.黃巢攻入長安,終結瞭大唐的貴族時代
荊州防綫、江淮防綫,就這樣被黃巢輕而易舉地突破瞭。而唐朝的剿匪大軍又不能及時迴調中原,於是黃巢在中原也就勢如破竹。
唐朝真的調不動軍隊瞭嗎?
高駢的淮南軍隊和劉巨容的荊州軍隊,基本上就呆在原地沒動。但是,唐朝還是準備組織一個�匏�防綫,先是調來瞭徐州的三韆感化軍。
但是,這夥人在半路上就鬧起瞭兵變,徐州兵真的很能打,但徐州的驕兵悍卒卻總要鬧事。此時,忠武軍將領周岌也帶著軍隊前往�匏�設防。周岌是一員悍將,所以從來不會慣著驕兵悍卒,連夜帶著部隊就把三韆感化軍給屠殺瞭。汝、鄭把截製置使齊剋讓,也帶著軍隊前往�匏�設防。但是,聽說周岌把感化軍屠殺瞭,這哥們就直接跑迴山東瞭:你們中原人真會玩,俺要迴山東。
這就是大唐朝廷布置的�匏�防綫,根本就不用黃巢動手,便自行崩潰。公元880年11月,黃巢起義軍攻入洛陽。大唐隻能再次組織潼關防禦戰,因為潼關是長安的重要門戶。
但是,此時的大唐朝廷已經無兵可守。長安的神策軍,全是糊弄編製的富戶商人子弟,這夥人不僅不會打仗而且連戰場都不敢上。趕鴨子上架的時候,趕緊花錢找貧民當替身、齣徵潼關。就是這樣一支拼湊起來的軍隊,能打仗嗎?潼關或長安保衛戰,根本就沒打起來。剛剛聽到黃巢起義軍的擂鼓之聲,烏閤之眾的神策軍便做鳥獸散。於是,黃巢攻入長安,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和500神策軍的保護下,再走瞭一遍唐玄宗李隆基的路,直接跑到瞭四川。
但是,跑齣去的隻有唐僖宗等少數人,大批官員還都留在長安,成瞭黃巢起義軍的俘虜。僖宗朝廷是一個貴族復闢的時代,大批貴族被委以重任。非但朝中貴族稱雄,而且封疆大吏的節度使也多被貴族壟斷。唐朝的貴族,從地方豪族已經發展成瞭中央豪族,基本上都集中到長安和洛陽一帶。而這夥百年甚至韆年的貴族們,即將迎來黃巢起義軍的暴雨血洗。
公元880年12月,黃巢在長安含元殿稱帝,建立大齊政權。所以,黃巢在這個時候就要做一個轉變,也就是從單純搞破壞的盜匪集團變成必須搞建設的政治集團。但是,黃巢失敗瞭。因為長安的貴族精英們看不上這夥盜匪起義軍,而盜匪起義軍早就把這些貴族當成瞭待宰的羔羊。
公元881年4月,唐朝軍隊奪迴長安,但隨即又被黃巢奪迴。因為官軍進入長安的時候受到瞭百姓的歡迎,於是黃巢對長安百姓發動瞭大屠殺。這裏最不能幸免的就是長安的貴族精英們。
公元882年春,有人在尚書省大門上題瞭一首諷刺黃巢的詩。這件事成為黃巢再次屠殺的導火索。尚書省的官員全被挖去眼睛、倒掛屍體示眾;守衛士兵全被處死;長安城中會寫詩的全被殺掉;長安城中識字的全被罰做苦役。
經曆連續的屠殺和戰火,長安和洛陽一帶的貴族精英們,幾乎被黃巢起義軍消滅乾淨。自此之後,中央王朝隻有士大夫精英,而不再有貴族精英,因為貴族們都做瞭黃巢的刀下鬼。
05.黃巢殺不死、盜匪滅不掉,因為大唐已日暮
黃巢起義注定要失敗,因為黃巢本人以及他的支持者都改變不瞭盜匪的本性。他們能夠無限量地輸齣暴力,卻無法輸齣秩序、無力建立一個新世界。
攻入長安,建立大齊政權,是黃巢起義的巔峰。但是,自此之後,也就隻能嚮著死亡的路上逼近瞭。原因是黃巢和他的起義軍拒絕流動作戰,他們就呆在這個地方等著官軍的圍剿。所以,滅亡隻是時間問題。
公元882年9月,黃巢派往長安以東的同州節度使硃溫和華州節度使李詳,全部背叛。一個是無秩序的黃巢,一個是有秩序的大唐,這兩個人到底怎麼選,也就可想而知瞭。
但是,即便如此,長安外圍的大唐將軍們,仍舊不願嚮黃巢發動進攻。可能這夥人都不希望黃巢這麼早就被消滅,或是因為利益還沒拿到或是為瞭要保全實力。不得已的唐朝政府隻能求援沙陀人李剋用。三萬五韆名沙陀騎兵從邊境開赴關中,在公元883年的梁田陂之戰中,擊潰瞭黃巢的十五萬主力大軍。
之後,黃巢退齣長安,再次兵入中原。如果黃巢繼續采取流寇方式、運動作戰,他或許還有一綫生機。但是,在最後的時刻,黃巢意氣用事瞭。為瞭給兵敗陳州的孟楷報仇,黃巢集中全部主力、屯兵�匏�,“掘塹五重,百道攻之”,勢要拿下陳州城。
陳州包圍戰,打瞭三百多日。為瞭解決軍糧的問題,黃巢的盜匪集團打造人肉作坊,將人投入巨碾、舂磨成“糧”。圍城三百日,食人數十萬。
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並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
但是,因為陳州僵持太久,李剋用及諸路唐軍蜂擁而至。公元884年春,黃巢被迫轉戰山東;公元884年6月,窮途末路的潰逃至狼虎榖(今山東泰山東南)。一代盜蹠黃巢,在這個地方絕望自殺。
黃巢死後,大唐的盜匪問題就解決瞭嗎?黃巢自殺後,其從子黃皓帶領一支7000人的殘部,號稱浪蕩軍,掃蕩瞭湖南全境。直到公元901年,這支部隊纔彆地方豪強武裝消滅。而這個時候,離大唐滅亡已經不遠瞭,唐亡於公元907年。
黃巢不是被唐朝官軍殺死的,即便是沙陀人李剋用齣戰,也沒能在戰場上斬獲黃巢的首級。他是自殺而死。黃巢的盜匪殘部,直到公元901年纔被消滅,但也不是被大唐官軍消滅的,而是湖南的豪強武裝。
殺不死的黃巢、滅不掉的盜匪,這是為什麼?
就是因為此時的大唐天下已經處處是盜匪,就是因為此時的大唐朝廷已經不能再收獲忠誠。百姓不支持它,節度使不支持它,節度使治下的驕兵悍卒也不支持它。所以,大唐殺不死黃巢、唐軍滅不掉盜匪。
但是,黃巢和盜匪輸齣不瞭秩序,所以,他們最終還是得死、還是得滅。但,這不是因為大唐朝廷和大唐官軍,而是大勢所趨。
然而,黃巢必死、盜匪必滅,是大勢所趨,那麼大唐呢?大唐必亡,也是大勢所趨。一切都成瞭定數,任誰也無法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