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8/2022, 4:00:25 AM
《文戲武唱》,穆欣欣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2年1月版,69.00元。
□黃禮孩
之前看穆欣欣的文字,大都是散落在不同選本的文章,或言簡意賅的,或行文果斷的,或觀點鮮明的,或剛柔相濟的,每次都留下一個不同的印象。最近閱讀穆欣欣的散文集《文戲武唱》,之前的一些碎片化的印象就匯聚過來,成為一個整體。散文、隨筆、劇評、影評、書評、雜談、序跋,它們一篇篇提供瞭生活的細節、內心的秘密、為人稱道的見識,一起構成穆欣欣真實有趣的靈魂世界。
穆欣欣本科學的是新聞專業,這讓她養成瞭寫文章開門見山的行文風格。後來,她讀古典戲劇專業的博士,似乎尋迴自己的理想,她的京劇劇本《鏡海魂》還搬上舞台,獲得不俗的評價。作為從戲劇世傢走齣來的穆欣欣,她的這本書散發齣濃鬱的戲劇情感,那梨園往事,似遠而近的人間心事,情懷在其間流轉,密枝繁花般開著。七歲時,穆欣欣在劇場七天居然看瞭七場《白蛇傳》,可見戲劇從童年時代就影響瞭她以後的人生,戲劇成為她的依傍與寄托。透過彆人的戲劇人生,她擁有生命冰河上凜冽的冰塊,她寫梅蘭芳與孟小鼕之間的情事,看是漫談閑筆,卻是對梨園人物生命之冰的尋找,把曆史細節還原到冰點但又透齣人情味來,仿佛馬爾剋斯在《百年孤獨》開篇寫的“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麵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夢浮齣水麵,帶來恍惚感。
戲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穆欣欣深得這份古典文化的滋養。書中,她寫到父親願意為女兒看戲花錢的細節,異常動人,正是傑齣傢教讓穆欣欣的戲劇天賦得以培育。戲劇成為她人生引以為榮的事業。普通人說,看戲就是看熱鬧,穆欣欣說:“所謂懂戲,便是能看齣彆人看不齣來的好”。戲劇美學來到她的散文中就另有熟稔的錶達,餘韻悠長,聲調新穎。很多時候,散文倒映齣作者真實的身影,深處的影子,甚至可以說是作者的自傳。《文戲武唱》映照齣穆欣欣的前半生,少年時代的追戲經驗、青年時代對遠方的渴望、讀《紅樓夢》等名著的印記、澳門迴歸前後的親曆等等,無不像劇場一般敞開自我。其中,在多篇文章裏,穆欣欣寫自己對《紅樓夢》的思索,透露齣考究的痕跡,甚至有與曹雪芹商榷的衝動,可見穆欣欣用心之懇切。在錶達個人觀點的時候,她從不含糊,她是一個有主見的作傢。
每一個寫作者都有自己的“文學父親與母親”。穆欣欣多次寫到汪曾祺老先生,把他視為自己文學上的老師。汪曾祺老先生沒有真正教過穆欣欣,但不妨礙她去聆聽大師的教誨,從他那裏獲得真知灼見。看穆欣欣的散文,那份從容與淡定,融自我於其中,不事雕琢,真有汪先生的影子。穆欣欣寫汪老先生就像她寫湯顯祖,齣自內心的“似曾相識之情”,去過澳門的聖賢湯翁也成瞭穆欣欣的知音。穆欣欣鍾愛陶淵明、蘇東坡、曹雪芹,也與當下的白先勇等名傢結下緣分,那份古老又嶄新的情感,就藏在她文字晶瑩的冰塊裏,沉浸齣顫動的藍光。
都說楊小樓的戲劇,唱得自是韻味飄逸,道白抑揚頓挫,打也是舉手投足之間永不淩亂,節奏閤乎鑼鼓,創造瞭“武戲文唱”的典範。楊小樓是前人瞭,穆欣欣無從見過,但他精湛的戲劇境界不影響她的嚮往。在文學的寫作上,穆欣欣從楊小樓的“武戲文唱”獲得瞭真諦,悟齣其中的奧秘,一些未曾展開的豐富性都被她感受到、捕捉到。她的不溫不火,舉重若輕,遊刃有餘,正是一種微妙的體現。“武戲文唱”其實也可視為一種文學創作手段,有那麼一種“雌雄同體”的同構與共時。穆欣欣把自己的書命名為“文戲武唱”,十分巧妙,這是對大師的呼應,也是她鏗鏘文心的使然。她的內心如水,寫到激越處,溫順之水也變成藍冰,閃爍齣隱約的鋒芒。
作為南方以南澳門這方水土養育的纔女,因為愛情之果結在北京,澳門北京兩城生活也就成為穆欣欣人生的一部分。北方的粗獷蒼茫浸染瞭她南方溫潤的性格,地域變化在寫作中得到多種融閤,使得她的作品既縴細、典雅又爽朗、堅韌,富於激情與深湛之思。正是穆欣欣內心的純正,讓她的書寫沒有彆的作傢筆下的詭異與浮誇。看穆欣欣的文筆就知道她在文化上的傳承是莊重的,但她又有跨文化劇場的巧妙,誠實裏透齣親切。記得格雷厄姆-格林說過一句話:“作傢心中必須有一塊小小的冰”。我想,在寫作的瞬間裏,穆欣欣內心藍色的大海就會浮現這塊小小的冰。在《前世的情人》《那些偏愛藍色的藝術傢們》等文章中,我就窺見瞭她寶藍色冰塊裏閃動的美,並獲得隱秘的迴響。
《文戲武唱》是穆欣欣寫給舞台藝術生活的一封情書,是她給澳門上的一堂文化課,也是她麵對起伏跌宕生活唱齣的一首歌。對生活的熱愛移情到寫作上,文字的變幻牽引著某種氣流,四處遊走,感官的精神效應靈敏起來,見解使得文學製造瞭意義。一個人的視野在哪裏,其境界就在哪裏。穆欣欣的工作曾給她帶來復雜的文化經驗,同時帶給她寬廣的視角與理解力,她將自己感受到的和觀察到的關於形象的生命帶給讀者,這樣的“文戲武唱”就是此時此刻語言冰塊的浮動,那一筆一畫、一槳一棹,無限地接近它遙遠的藍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