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3/2022, 10:10:13 PM
20世紀40年代,中國人民趕跑瞭日本侵略者,卻因蔣介石無視人民對於和平與民主的期盼、挑起內戰而再度被捲入戰亂之中。
然而,盡管蔣介石有妄圖稱霸中國的野心,但不管是在民意還是軍心上,共産黨和解放軍都要更勝一籌。
因此,在1948年鞦天開始,國軍也在各個戰場上接連吃瞭不少的敗仗。這使得蔣介石不得不更改策略,從一開始的“分區防禦”轉變為“重點防禦”。
而在新的策略之下,華東戰場上王耀武指揮的10餘萬國軍就被分配到瞭固守濟南的任務。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瞭從戰略上隔斷華北、華東兩大解放區的聯係,二是為瞭阻止華東野戰軍南下,確保南京門戶――徐州的安全。
然而,麵對華東野戰軍約14萬的兵力,王耀武卻未必有戰勝的能力。
等到濟南被解放軍所包圍的時候,王耀武為瞭給自己留一條退路,最終在部下請示處決地下黨的時候,做齣瞭全部釋放的決定。這是他不把事情做絕的一種錶現。
王耀武
1904年,王耀武齣生在山東省泰安縣上王莊的一個普通農民傢庭。在父親與長兄早逝的情況下,傢裏的一切生活壓力都壓在瞭母親的身上。但仰賴於母親的支持,王耀武還是有瞭求學的機會,從9歲到19歲的時候,都得以在校園裏接受教育。
然而,19歲那年,因為傢境敗落,王耀武不得不放棄學業,開始謀求生計。就在他輾轉天津和上海,謀得瞭一份工作之後,黃埔軍校在廣州招生的消息引起瞭他的注意。
幸運的是,王耀武憑藉自己以往的積纍,順利通過瞭考試,成為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生。也因此,他打開瞭通往軍旅生活的大門。
重新獲得求學的機會,王耀武在慶幸之餘,也十分珍惜之後的學習時光。他嚴格遵守校訓,又非常勤奮地學習,久而久之,學生隊總長就把他看在瞭眼裏,對他格外青睞。
1925年,尚未畢業的王耀武參加瞭國民革命軍的第二次東徵,並因作戰勇敢,錶現突齣,而在次年畢業之時,被分配到瞭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三團四連任少尉排長。此後,他正式開始瞭戎馬一生。
在第一次國共閤作破裂之後,王耀武聽從蔣介石的指揮,也參與到瞭第四次“圍剿”當中。在被紅軍圍睏於宜黃而旅長柏天民準備撤退的時候,王耀武仍率領部隊堅守在瞭宜黃,並因苦撐24天城池不破而在戰後得到瞭職位的提升。
等到1934年的時候,他就成為瞭五十一師的師長,並在七七事變之後,率領五十一師趕赴上海,參加到滬淞抗戰當中。
後來,五十一師與五十八師閤編成立瞭七十四軍,王耀武作為其中一員主將,閤力將七十四軍發展成為國民黨的抗日勁旅,為中國取得抗日戰爭立下瞭不少的功績。
而等到1938那年的時候,王耀武就因為錶現突齣,而升任為七十四軍的副軍長。
濟南會戰
盡管抗日戰爭期間,王耀武與共産黨一同站到瞭抗日民族統一戰綫,但當解放戰爭爆發之後,他就因為立場問題,重新站到瞭共産黨的對立麵。
1948年,王耀武聽從蔣介石的指揮,率領所屬部隊共計10餘萬人固守濟南,想要從戰略上隔斷華北、華東兩解放軍的聯係,同時阻止華東野戰軍南下,確保徐州和南京的安全。
然而,濟南重要的戰略位置,也使得華東野戰軍將濟南戰役提上瞭日程。為瞭解放濟南,華東野戰軍組建起瞭約有14萬兵力的攻城兵團,對濟南形成瞭包圍之勢。與此同時,在濟南和徐州之間,華東野戰軍也部署瞭實力雄厚的阻援兵團,顯然對濟南勢在必得。
在這種情況下,王耀武也在濟南構築瞭三層防禦基地,擺齣瞭頑抗到底的架勢。隻是,在濟南陷入重圍之後,盡管王耀武仍不改固守濟南的想法,但他手下的將士們卻開始産生瞭動搖。
動搖中留齣退路
1948年9月15日,也就是華東野戰軍計劃嚮濟南發起全綫進攻的前一天,王耀武接連遇見瞭兩件糟心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遇到瞭一個被俘虜瞭的共産黨地下黨員,從他的言語中感受到瞭威脅。
那個時候,他正在陣地上巡視防務,做戰前最後的準備。突然,不遠處幾個士兵押著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人經過,引起瞭他的注意。
最開始的時候,王耀武誤以為被綁著的人是己方的一個逃兵,然而等他生氣地上前詢問具體情況的時候,他纔意識到被綁著的人是共産黨派來的探子。
王耀武細細觀察,那人身上滿是被鞭打的傷痕,臉上卻滿是不服輸的錶情。他好奇地問道,“你是共軍的偵查員?”那人隻把臉撇嚮一邊,絲毫不理會王耀武。
王耀武沒有生氣,反而緊接著詢問,“你是共軍哪個部隊的?”那人纔轉過來瞪著王耀武說,“是消滅張靈甫的部隊”。
張靈甫是整編74師的師長,曾經是王耀武的部下。張靈甫葬身在孟良崮戰場的時候,王耀武還有過諸多感慨。
王耀武又問他,他是來乾什麼的?那人又答自己是來打濟南的,並在王耀武追問“有把握嗎”後堅定地迴復“當然有把握”。
那人盡管不能確定王耀武的具體身份,卻也能從他的穿著和言行中感知到他在軍中職務不低。因此,他特地錶示,粟裕司令員給他們下瞭任務那就是“解放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王耀武雖然好笑於他被俘虜瞭還敢大放厥詞,卻也不可否認自己內心的確存在著擔憂。為瞭固守濟南,他提前增添瞭好幾道防綫,然而這些卻不一定能夠阻攔華東野戰軍的腳步。
在國民黨軍隊接連敗給瞭解放軍之後,他也開始擔心起瞭自己和手下官兵的未來命運。
在他看來,解放戰爭不同於抗日戰爭,都是國內同胞,不至於到瞭誓死對抗的地步。然而,率部起義也讓他心有顧忌。王耀武內心滿是憂愁。
而除瞭這件事情之外,同天發生的第二件事情更是讓王耀武産生瞭動搖。因為那是來自於他戰友的“血諫”。
當時,自己栽培多年的年輕軍官跪倒在瞭王耀武的麵前,給他遞上瞭一封“血書”。字字句句皆是濟南危矣,百姓危矣,為瞭濟南,為瞭百姓,懇求王耀武盡快和共軍罷戰。而他說罷後舉槍自盡之舉,更是讓王耀武大受震撼,久久不能平復心情。
因此,當天晚上,時任國民黨濟南市警察局局長的劉欽禮拿著一份文件急匆匆趕來他的辦公室錶示要搶在濟南被解放之前處決地下黨的時候,王耀武第一次在考慮瞭很久很久之後,下達瞭全部釋放的命令。
這是他給自己和軍中所有官兵的一條退路。一旦濟南被華東野戰軍所解放,這條退路會讓他們擁有遠勝於其他國軍的處境。而後來的事實也是如此。
盡管王耀武後來也接受瞭一段時間的改造,但他因有釋放地下黨員和庇護百姓免受戰火侵擾的舉動,且有積極配閤改造的態度,而成為瞭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重新收獲瞭新生。
小結:
王耀武被稱作“國軍內部少有的明白人”。盡管一開始他堅持要固守濟南城,但接連發生的事情讓他意識到這是沒有必要的流血犧牲之後,他就提前給自己留瞭一條後路,不僅釋放瞭之前俘虜的地下黨員,還提前把百姓都疏散齣城。
所以後來他也得到瞭新中國的接納,恢復瞭自由,也有瞭發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