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6/2022, 9:40:19 AM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深氪新消費,作者 | 王憐花,編輯 | 黃曉軍
很少有産品能被官媒定性為“比毒品還暴利”,但保健品做到瞭。
2月,央視網原創資訊短視頻欄目《快看》,在其微博官方賬號上發布內容,標題便是《比毒品還暴利!售價5000元的保健品進價僅9塊》。
微博內容顯示,北京海澱區82歲的金女士,與其他10多名老人,以迴饋老客戶的名義被邀請參加一場飯局。
飯局上,一位講師介紹瞭其名為PQQ磷脂酰絲氨酸復閤壓片糖果的保健品,宣稱産品功效史無前例,可以令各種身體不適和疾病不藥而愈。
講師錶示,這款保健品市麵上價位9000元,而當天購買隻需要7500元,再加上特惠配額,一套隻需5000元。
在功效與優惠之下,金女士花費5000元購買瞭一套,而另一位吳先生甚至拿齣2萬元買進瞭4套。
這其實是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真實案件,後經CCTV13央視新聞頻道報道。據報道顯示,經過相關部門人員的走訪調查,一瓶PPQ産品的進貨價僅為9元,一套産品是12瓶,即進貨價格108元;而講師團夥拿到該産品的進貨價為1050元,最終賣給老人就定價為瞭5000元。
最後,法院經審理認為該團夥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均構成詐騙罪――82歲的金女士找迴瞭損失。
但對於中國超過2.6億老人來說,這不過是眾多保健品騙局的縮影。
01 直擊話術培訓,專割有錢老年人的韭菜
老年人已經成為商販眼中的一座金礦。
據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人達到2.64億人,占比18.7%,比重上升5.44%;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9億人,占比13.5%。
《中國經營報》報道顯示,我國已經從2000年的輕度老齡化社會轉為中度老齡化社會。
老年群體的擴大,相應的消費也將隨之提振。 京東就有數據顯示,2021年老年齒科消費增長8倍、健康體檢消費增長2倍;健康服務類商品數量同比增長超10倍,醫藥、營養保健品的商品數量同比增長超1倍。
而經中研普華研究報告測算,2020年老年人口總消費達到瞭7.01萬億元,老年市場規模達5.4萬億元。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總消費將達到61.26萬億元,老年市場規模將達48.52萬億元。
貢獻如此市場規模的老年人,成為瞭保健品詐騙團夥眼中的香餑餑。在他們看來,這群人存在以下幾個共性:
首先是擁有足夠的閑錢。特彆是身處一二綫城市的老年人,在半生工作之後保有一定量的現金存款,以及一部分退休金。 而他們沒有房貸、車貸和養娃等當下社會普遍存在的經濟壓力,有足夠的閑錢用以消費。
其次是自身的健康焦慮。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老人身體素質每況愈下,一些慢性病、老年病開始睏擾他們的生活。於是,看養生頻道、學廣場舞保健操,甚至購買昂貴的保健品,都成為瞭老年人釋放焦慮的渠道。
最後是老年人一些普遍的“人性的弱點”。
比如長期沒有女兒傢人的陪伴,老人渴望與人說說話。這個時候,保健品就會在社區裝潢一個門麵,名字取得像國傢建設的基礎設施一樣,比如“xx中心”“xx服務所”。銷售員則會邀請老年人到門麵來打打牌、跳跳舞、聊聊天,然後就悄然開起瞭養生講座。
而在講座上,所謂的知名養生專傢就會在教授養生知識的過程中,夾雜私貨,推銷本場講座主角“xxx保健品”。加上老人容易與社會脫節,跟不上信息的更新變化,專傢則會不斷地誇大保健品的功效。在一條網絡視頻上,博主就曾錶示,就算你的保健品裏隻放瞭很少很少的海參,那麼海參有什麼功效,就會全盤展示齣來。
其中,甚至有講師為産品編口號、歌麯,給老年人洗腦。
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就曾發布瞭四川雅安一場保健品會銷。而當執法人員直搗會銷現場時,那些積極喊著口號唱著歌的老年人,依舊沒能意識到自己被騙瞭,甚至指責執法人員沒事找事。
此外,央視《焦點訪談》欄目還曾公布的一條名為“紅瑞樂邦公司內部培訓視頻”。視頻中提到,保健品銷售員一定要把(療效的)緩慢型講好,講好緩慢型實際上就是留住沒有看到效果的那幫人。
在這條培訓視頻,還利用到瞭老年人普遍愛貪小便宜的心理。培訓人員講到,保健品講座人數沒有達到200人就要準備發雞蛋,其話術則是,“叔叔阿姨,國慶期間公司發瞭一筆廣告費,我們用這筆費用賣瞭雞蛋發給大傢”。
領雞蛋聽講座、免費旅遊聽講座,幾乎成為全國老年人參與保健品會銷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老年人消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超過42%的老年人因購買保健産品而上當受騙,而每5位上當的老年人,隻有1人會選擇報警。
02 年均銷售2000億,70%的保健品都在“騙”你
保健品騙局事件,似乎並沒有在各類媒體的曝光下停歇。
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就有消息顯示,2021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萬件,同比上升10%。
其中,保健品違法添加和虛假宣傳問題突齣。比如在一起案件中,由團夥就購入來源不明的含有西藥成分鹽酸二甲雙胍的“三無”保健品,自行包裝,謊稱該産品為純中藥且具有化糖療效,誘騙眾多高血糖患者購買服用。
河北石傢莊警方也曾搗毀一個窩點,主要銷售“提升男性生理功能”的保健品。 但經鑒定,這些産品全是“三無産品” 。
據介紹,該産品生産地在廣西,工廠的工人們每天用手可以搓齣3000粒左右的産品,産品中甚至還添加瞭國傢明令禁止的成分,對於人體健康也會産生一定的影響,如全身浮腫、虛脫等。
而價格方麵,這款售價800元左右的網紅産品,成本不過8毛錢。
這些“假”貨,不隻是一些違法團夥的勾當,甚至成為瞭部分注冊在案的正規企業的銷售伎倆。中國消費者協會就有一項調查則錶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虛假宣傳、誇大功效的現象。
比如大眾所熟知的保健品牌湯臣倍健,在前幾年就曾“宣傳內容存在含有不科學的功效斷言、擴大宣傳治愈率或有效率等問題,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等問題被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通報。
當時,湯臣倍健“膠原蛋白維生素C維生素E粉”“番茄紅素維生素E軟膠囊”的廣告詞中齣現瞭抗衰老、補充膠原蛋白、增強抗氧化性和美白型、抗腫瘤及輻射、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等誇大其詞的錶述。
此外,早在2014年,還曾有消費者起訴湯臣倍健“虛假宣傳”,當時的代言人姚明也跟著成為瞭被告之一。
另一個則是修正。中國網就曾報道,被客服介紹為修正集團官方直營商城的“百年修正旗艦店”,所售某款代用茶在詳情頁麵的介紹,存在明顯的暗示“助睡眠”“安睡”等功效,使其相信瞭賣傢所宣傳的具有改善睡眠的療效。
而“改善睡眠”為獲得保健食品“藍帽子”批號的保健品,纔可以宣傳的特殊功效。“百年修正旗艦店”將“代用茶”宣傳為具有保健功效的保健食品,,明顯存在嚴重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當然,保健品虛假宣傳已經不單是國內市場的弊病。
近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就曾發布公告,對涉嫌違法銷售58種阿爾茨海默癥(老年癡呆)相關産品的17傢國內外企業分彆發齣12封警告信和5封勸告信。
據FDA介紹,這些産品作為膳食補充劑齣售,卻聲稱可以預防、治療或治愈阿爾茨海默癥及其他一些嚴重疾病。而常用的宣傳話術是:一周內逆轉與老年癡呆相關的精神衰退、可以將老年癡呆的風險降低一半……
種種宣傳,就連年輕人都能被搞得迷糊,更何況是老年人。《慈善公益報》的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營養保健品的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占瞭五成以上。
也就是說,老年人每年花瞭1000億元購買營養保健品,但很可能其中700億都是來自虛假宣傳。
03 保健品牌正本清源的時候到瞭
其實從當下來看,保健品行業迎來瞭一個空前利好的時代。
首先是保健品行業固有受眾,老年人群體規模的提升。
其次是新一代年輕人的朋剋養生。
麵對快節奏和亞健康,95後、00後早早就關注起瞭養生經濟,足浴按摩、SPA養生館,甚至啤酒裏麵加枸杞、可樂裏麵配黨參的朋剋養生,成為瞭年輕人中的一大熱點。
根據央視財經公布的《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2020-2021)》顯示,在2021年的消費預期中,保健養生位列18-25歲年輕人消費榜單的第二名,占比33.27%,與比位列第一的旅遊僅相差0.75%。
這也助推瞭這個行業的增量探索。2021年,諸如BuffX、Nelo、汝樂、minayo、荷田水鋪等新養生品牌都相繼獲得融資,而背後的資本都是IDG、紅杉中國等大佬。
最後,後疫情時代下全民養生開始。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襲,成為瞭一場全民大健康教育。過去,普通大眾聊養生基本屬於說說而已,嘴裏說著要健康,身體依然很放縱。
但數據事實顯示,疫情之後局麵改變。求是雜誌社旗下《小康》雜誌推齣的“2020中國生命小康指數”問捲調查顯示,明確錶示不會買保健品的受訪者僅有5.6%,這一數據比上一年度減少瞭31.5%。其中,45.6%的受訪者錶示不但會給自己買,同時也會給父母長輩買保健品。
不難看齣,保健品行業正迎來一個新的藍海。 但早年保健品市場的野蠻生長,當下保健品領域的虛假宣傳,以及違法犯罪團夥的通過保健品的欺詐濛騙……種種現象正在加深人們對保健品的負麵認知。
好在,當下中國保健品品牌正在從極度分散走嚮頭部集中,第一集團的引領效果初顯。
仙樂健康、湯臣倍健、艾蘭得、威海百閤等生産商,包括東阿阿膠、康寶萊、華潤、輝瑞、新時代和強生等知名品牌商,都在近些年的品牌建設上,取得瞭一定的成績。
野蠻生長之後必有混亂,混亂在正規軍洗牌之後必將走嚮成熟。 市場在譴謫那些製造混亂、坑害消費者的野蠻人時,也要多給行業幾個為數不多的引領品牌鼓勵與信心。
保健品騙局終究是一個不可持續的生意,但保健品卻是一個能夠凸顯長期價值的品類。 在時間麵前,行業終究會走嚮正軌;而給到品牌們的考驗時,如何為消費者縮短這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