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8:22:00 PM
前段時間一直想寫一篇關於房價問題的文章,不過由於本人平時的慵懶,也是懶得下筆,今天終於提起瞭精神,想聊一聊關於房價這個一直比較火熱的問題。
我們知道2008年發生瞭兩件大事?一件是中國舉辦奧運會,另一件是美國的金融危機,導緻全球經濟震蕩,嚴重影響瞭我國的經濟發展,在那段時間平時死貴的鋼筋、水泥價格下跌瞭不少。
為何美國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打擊這麼大呢?不外乎兩點原因,一個是美元霸權,另一個是中國經濟與美國的捆綁。至於美元霸權那一點影響,我感覺還是有點扯,最主要的還是中國外貿齣口的下降。
2001年中國加入瞭WTO,美國人本想藉機控製中國市場,沒成想中國成瞭最大贏傢。自從布雷森頓體係崩塌以來,美國銀行開始嘩嘩地印錢,每年都存在著嚴重的通貨膨脹。奇怪的是,美國的通貨膨脹這麼嚴重物價還超便宜,與日本、韓國的物價相比,美國的物價簡直是低的不能再低瞭。
美國有一大批奇怪的人,超級不喜歡加班,上班也隻上每周的5天8小時,每月的收入隻有3000美元左右,扣除該交的稅和社保外,到手的錢也就2000多美元。為何這麼低的收入在美國還能養活一傢子,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不得不說,美國窮人能夠生活得這麼好,最應該感謝的是中國人。因為中國製造的商品在美國的售價是真的便宜,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製造,因為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
通常美國人花費5-10美元可以買到中國生産的鞋子,想買美國本土的耐剋鞋子,至少要花費70-80美元。美國人也不是傻子,自己收入也不高,還是中國商品更加劃算,因為中國商品實在是太便宜瞭,不僅是鞋子領域,其他方麵亦是如此。
突然2008年美國爆發瞭金融危機,導緻大批企業破産和工人失業,工人沒有工作意味著沒有瞭收入,沒有收入對商品購買的需求也就降低瞭。就這樣,美國的金融危機也影響瞭中國經濟,中國國內也齣現瞭明顯的失業浪潮。
國傢一看這樣不行啊,心想必須讓那群失業的人有事情可做,這樣國傢纔會穩定。於是國傢拿齣4萬億投入基建産業,其中有一大筆錢被用來開發房地産,造就瞭一波影響深遠的高房價風波。
大力開發房地産並不是中國的專利,仔細研究老牌的發達國傢和比較富裕的發展中國傢,國傢在發展過程中免不瞭一番大拆大建。
一個農業國想要成為一個發達中國傢,必須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集中力量搞紡織業,這是窮國傢嚮中等收入國傢邁進的唯一途徑,如越南、孟加拉國、印度。第二步是集中力量搞基建,這是發展中國傢嚮發達國傢邁進的唯一途徑,中國就是一個很鮮活的例子。第三步是有錢瞭集中力量搞科技,發達國傢都是這樣。
為什麼國傢這麼熱衷於搞房地産開發呢?房地産是一個大項目工程,蓋房子需要大量的水泥、鋼材、磚瓦等原材料,從上遊到下遊牽扯瞭一大批企業,可以養活大量工人。再加上蓋房子需要大量的農民工,這樣一來搞房地産能夠解決近億人口的就業問題,對於國傢來說這是政績。
就這樣,大量的房子拔地而起,加速瞭中國城市化進程。2010年後中國經濟逐漸起步,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他們不僅在城市裏打工,還在城市購買房子,結果就是國內的房價蹭蹭地往上漲。
我的傢鄉是山東臨朐,臨朐在中國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縣城,渺小到甚至很多人不認識“朐”這個字怎麼讀。記得2009年我上高一的時候,我們縣城的平均房價在2000-3000/�O,那時候普通人工資不是很高,房價也不是很高,有正經工作的人在縣城買一套房基本上沒有很大的壓力,也不需要為瞭買房成為一個房奴,償還幾十年的貸款。
後來,也就是到瞭2017年,房價突然飆升到瞭6000-7000/�O,房價幾乎追平濰坊市區。一個小縣城的房價能追平市區的房價,也是很奇葩的現象。記得有一年,濰坊還被評為新二綫城市,後來又因為其他因素成瞭三綫城市,雖然濰坊不是很發達的城市,在全國排名30-40之間,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城市。
我時常在想,那時的人有多瘋狂,是什麼因素推動瞭房價狂漲。臨朐的房價8年間翻瞭一倍多,可人民的平均收入並沒有多大的提高,老師與公務員的工資撐死在3000元左右。臨朐也沒有很好的工廠,大部分工廠的工資在4000-5000之間,當然這是一種比較纍的工作,底層人的收入並沒有提高房價卻大漲,這看似是一個很滑稽的事情,卻也摺射齣一個地區經濟的薄弱。
普通人想要在臨朐過日子,找一個養傢糊口的工作不難,但找一個能交五險一金收入還不錯的工作那就很難瞭。翻開中國經濟發展史來看,越是民營經濟發展落後的地區,越熱衷考公務員,就兩個字'穩定"。
對於發展滯後和經濟發展緩慢的地區,穩定大於一切,這是社會發展的常態。考公務員、事業編是年輕人的首選目標,其次就是當一名老師或者是進一個國企混一生。大多數人沒得選,在這樣的社會中有4種類型的工作。最上等的是每一個人熱衷的考編製,其次是進一個國企混一生,混得不好的人隻能去酒店、飯店當服務員,最後就是眼下時髦的靈活就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街溜子。
很多小縣城的大學生一畢業,大多選擇到南方工作,我身邊有幾個學計算機的朋友,大學畢業後一個先是去瞭華為,後來又進瞭網易,還有一個進瞭我們市區知名電子廠當瞭一名程序員。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的母校是臨沂的一所大學。我是2011年上大學的,那時臨沂的房價在5000-6000/平方米,到2019年時臨沂房價已經突破10000元。相比臨沂的鄰居,濰坊的房價也就7000多一點。在經濟發展上,濰坊的經濟遠比臨沂好,濰坊還有一傢世界500強企業,是專門造發動機的,按理說濰坊的房價要比臨沂高纔對,為何臨沂的房價反超濰坊一大截,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後來深入思考纔明白,臨沂的經濟發展重心主要集中在那三個比較富裕的縣城蘭山、河東、羅莊,其餘的都是有待發展的地區。濰坊相比臨沂發展得比較均衡,每一個地區都有很多不錯的企業,如青州、壽光、濰城、坊子等,導緻的結果是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嚮市區靠攏,有點類似德國的經濟分布。
從臨沂和濰坊的對比來看,資源越是集中的地方,房價越是齣奇地高。本來好的工作機會有限,人纔容易集中到城市,政府的資金更容易流嚮人纔集中的地區。這就導緻瞭一個循環,人纔越是集中的地區,政府越喜歡投資,政府越投資人纔更容易來,大量的年輕人和優秀人纔來到城市,導緻小縣城的年輕人和人纔越來越少,政府扶持資金減少也意味著好工作越來越少。
從發達國傢的發展史來看,這是一種常態。如韓國的首爾、日本的東京、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這些城市集中瞭國內最知名的企業,人纔容易在這裏找到好的工作機會,同樣這裏的房價也是齣奇地高。我記得有一句話說走齣首爾三環就是郊區,首爾以外的地區缺乏知名大企業,也缺少年輕人和人纔,自然房價就低瞭很多。
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會有2波城市化進程。第一步是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第二波是大量的小城市人口湧入一二綫大城市。
東北是中國老工業基地,最近這幾年大量的東北人選擇離開東北,紛紛選擇到南方城市定居工作,東北每年都有大量的年輕人和人纔湧入一二綫發達城市,為這些城市的發展源源不斷地輸血。反觀東北因為人纔的流失經濟越來越不景氣,好的企業都不願意到東北建廠。
為什麼人纔都喜歡在發達城市工作呢?尤其是那些很厲害的大牛。我的鄰居是一個博士生,曾經在德國留學幾年,迴國工作後研發瞭一個很厲害的成果,但是這個專利在我們山東並沒有什麼用武之地,因為沒有任何一傢企業需要那種技術。後來他決定到上海試一下,最終被一個大廠的老闆賞識,那個老闆也是一個思想很開放的人,幾年後我的這位鄰居不僅有瞭自己的團隊,每年還有上百萬達不溜的收入。如果我的鄰居一直想在山東發展,一年撐死就是一二十萬的收入,反而大城市就不一樣瞭,大城市擁有更加強大的資本,更容易拉到投資人,獲取更高的報酬。
目前來看,臨朐的房價已經達到瞭巔峰,房價最終的下降也是大勢所趨。在這種很不起眼的小城市,在未來幾年內,會有更多的人離開,選擇到大城市發展,這也是剛纔所講的城市化的第二波進程。很多小城市無法擺脫人去樓空的局麵,在基建産業飽和的小城市,缺乏好的工作機會和未來發展展望,大量年輕人的離去最終導緻房價的下跌和穩定,先是逐漸下跌最後逐漸穩定在一個水平。
反觀大城市的房價會繼續上漲,大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國傢會繼續輸血,大量的人纔湧入,也會有更多購買房子的需求,有需求房價就會繼續上漲。像深圳、上海、北京等這樣的一綫大城市,在未來的時間內房價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而臨朐等這種小城市,房價早已到達瞭頂峰,大部分的中小城市越來越臨朐化。
臨朐既不是一個資源城市,也不是工業城市,缺乏所需的發展資源。最終逃離的都是想要有更好奔頭的人,留下的都是認命的人,這樣的城市房價已經到此為止。這種環境的人更需要一種穩定的環境,而不是那種競爭激烈的生活,未來臨朐化的城市將會是低房價、低消費、低欲望。
看穿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嚮,也就看穿瞭中國房價的變化趨勢。中國的一二綫城市也就那幾個,未來大量的人纔集中在一二綫城市,最終國內的房價問題也就明朗瞭。
目前中國已經到瞭第二産業發展末期,基建已經日趨飽和,剩下的也隻是一些小打小鬧。下一階段中國的發展目標是新能源行業,這也是邁嚮發達國傢的一個過程。
現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接近瞭尾聲,國傢已經開始布局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新能源、數字化産業結構上,國傢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到瞭北京、上海、深圳等這些比較發達的城市。華為已經開始在上海大範圍圈地,越來越多的芯片企業集中到臨港地區,可以明確地看到,這些新興産業很少會嚮小城市轉移,沒有轉移就沒有需求。
算瞭,這篇文章暫時先寫到這裏吧,關於未來的房價趨勢基本上也講得差不多瞭。關於大傢的購房選擇,還是希望大傢理性消費,不要過度的炒房,畢竟城市化是國傢發展的大勢所趨,産業集中是曆史的選擇也是人纔的選擇,至於未來以後的發展到底是如何,還需要我們一步步去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