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5/2022, 7:58:06 PM
2017年,“十四年抗戰”概念進入中小學教材。這一提法,由黑龍江省政協原副主席、抗聯老戰士李敏提齣,馬國良等多位住黑龍江的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經過多年努力,最終被國傢層麵采納。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遲子建也帶來瞭與此有關的提案,建議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的重要曆史節點,建立“抗戰十四年”曆史紀念館。
“整體來說,對‘十四年抗戰’的社會宣傳力度還不夠,認知度也不很高。”遲子建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說, 建立“抗戰十四年”曆史紀念館,能使抗戰十四年的曆史更加具體化和感性化。
今年是遲子建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第10年。談及履職感受,她說, “我覺得發聲要發到點子上,不要脫離實際,更不要盲目追求提案數量。有些提案能在一些層麵得到間接落實,就是有價值的。”
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遲子建。受訪者供圖
建議建立“抗戰十四年”曆史紀念館
“使抗戰十四年的曆史更加具體化和感性化”
新京報 :今年兩會你建議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的重要曆史節點,建立“抗戰十四年”曆史紀念館。為何會有這樣的提案?前期做瞭哪些調查研究工作?
遲子建 :我在黑龍江省政協分管文化文史和學習委,這兩年常和專委會的同事下基層調研,也編輯《資政文史》專刊。不管我走到哪個地區和市縣,都繞不開抗聯這個話題。
我們耳熟能詳的楊靖宇、趙尚誌、趙一曼、李兆麟等,都是這片黑土地的抗日英烈。 而“十四年抗戰”的提法,由原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抗聯老戰士李敏提齣,馬國良等多位住黑龍江的全國政協委員聯名的《關於抗日戰爭時間應該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的提案》,最終在國傢層麵采納落實。教育部在2017年1月也下發瞭《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麵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 但整體來說,對“十四年抗戰”的社會宣傳力度還不夠,認知度也不很高。 舉個簡單的例子,去年建黨百年有部門組織大閤唱,在唱《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時,人們依然唱“他堅持瞭抗戰八年多”,而以“十四年抗戰”為主題的紀念館,至少在黑龍江還沒有。 而我的作傢朋友鼕天來到黑龍江,感受到這裏的嚴寒後,沒有誰不對當年的抗聯、在如此嚴酷環境下頑強地戰鬥,錶達由衷的敬意。
新京報 :黑龍江已經有黑龍江曆史紀念館、東北烈士紀念館等重要曆史場館。與這些曆史場館相比,建立“抗戰十四年”曆史紀念館有哪些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遲子建 :你提到的這兩個館,確實是黑龍江重要的曆史紀念館。我在長篇小說《煙火漫捲》中,還寫到過東北烈士紀念館。這座建築是俄籍猶太裔著名建築傢日丹諾夫的作品,設計之初是東省特彆區圖書館,後來日本侵占東北,它被僞滿哈爾濱警察廳占據,哈爾濱解放後建為東北烈士紀念館,主要紀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犧牲的英烈。而頤園街上的革命領袖紀念館,主要展陳的是新中國成立後,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的珍貴曆史實物、照片和文獻。東北烈士紀念館以“烈士”為主綫展陳,這固然重要, 但東北抗聯十四年的曆史,比這要豐富得多。也就是說除瞭英烈,還有普通百姓的抵抗和犧牲,有艱難時世中屈辱活著的人們的心靈屐痕,那十四年的曆史狀態和社會狀態,包括政治、軍事、工商業、教育、文化、民俗等等各個層麵,我們都有可挖掘和展示的空間,這能使抗戰十四年的曆史更加具體化和感性化。
新京報 :目前建立“抗戰十四年”曆史紀念館是否成熟?你有哪些具體建議?
遲子建 : 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的光輝一頁,為新中國建立做齣瞭不可磨滅的曆史功績。 我是在黑龍江齣生和長大的,我姥爺在日本占領期間,曾在老溝金礦被逼給日本人采過金子,我奶奶則死於日本的轟炸中,死時還是青春年華。東北抗聯十一個軍,有九個半誕生和戰鬥在黑龍江,而哈爾濱又是東北最早解放的城市。
“十四年抗戰”曆史紀念館,若能夠落戶黑龍江,無論從曆史角度還是從個人情感上,都是我最想看到的。 但“十四年抗戰”的主戰場在東北,遼寜是九一八事變發生地,吉林是“僞滿洲國”的所在地,所以我的建議是建立“抗戰十四年”曆史紀念館之黑龍江、吉林、遼寜館,結閤三省抗戰各自的路綫圖,各展優勢,並實現三館數字聯網,資源共享,呈現十四年抗戰全貌,也可為曆史研究者提供多角度多層麵的參照。
曆史記憶的書寫
“要擯棄過於主觀和情緒化的心態,客觀和人性地看待曆史”
新京報 :你的《僞滿洲國》《燉馬靴》等不少作品,都與東北抗聯有關。去年11月“龍江文學講堂”啓動,首講就聚焦文學作品中的抗聯精神。為何這個主題這麼重要?
遲子建 :《僞滿洲國》是我二十多年前齣版的作品,也是我耗時最長、篇幅最長的長篇小說。籌備它時,僅是資料搜集和整理就花去多年時間,1998年動筆,2000年齣版。 這部長篇采用編年體,以東北淪陷開始,直至光復,所以就是十四章,在小說形式和內容上,天然與“十四年抗戰”吻閤瞭,而那時還沒有“十四年抗戰”的提案。 這部長篇我以平民視角還原那段曆史,所以在殘酷背景下的“日常”生活,是我最為傾情和關注的點。我寫溥儀、皇宮貴族和衙役、抗日的土匪、日本關東軍和開拓團、731細菌部隊人體試驗材料“馬路大”,也寫彈棉花的,開醬菜園、雜貨鋪、煙館、飯館和當鋪的,當然也涉及重大曆史事件,比如平頂山大屠殺,被日本人抓去修築虎頭要塞的中國勞工等。抗聯當然是小說的一條綫,楊靖宇的事跡最為震撼我,所以我專章寫到的抗聯將領就是他。《燉馬靴》是我兩年前的短篇,與《僞滿洲國》一樣,我試圖從人性層麵去剖析戰爭。去年黑龍江文學館的龍江文學講堂首講,因為恰逢建黨百年,我們邀請阿成通過他的《趙一曼女士》《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等相關經典短篇,講述抗日故事的文學錶達。
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作傢,不可能不相遇這樣的故事,而如何能把故事做藝術的錶達很重要,在這點上可供作傢開拓的空間依然很大。
新京報 :如何看待作傢有關曆史記憶的書寫?
遲子建 :首先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段曆史,要放在大環境和背景下去考量,判斷纔不會偏頗,也纔能獲取寶貴的經驗。 在對曆史的書寫上,要擯棄過於主觀和情緒化的心態,客觀和人性地看待曆史,這纔是公正,也纔有價值和意義。
冰雪文化
“冰雪注定是各種藝術的天然資源,它可承載的方麵很多”
新京報 :北京鼕奧會成功舉辦,黑龍江運動健兒大放異彩,冰雪文化也越來越受到關注。你長期生活在這片冰雪土地上,你認為冰雪文化有哪些具體內涵?
遲子建 :我們省文學館的“文學會客廳”,剛做完一期關於鼕奧精神文學錶達的主題研討。 北京鼕奧會開幕前,我們正在開省兩會,省政協黃建盛主席特彆來到文藝體育組,給鼕奧健兒鼓 勁。當時體育局的領導就介紹瞭黑龍江運動員的優勢項目,有望奪金的幾個點,基本都在他們預料之中。
這次中國代錶團獲得的九塊金牌,有四塊來自黑龍江,占據瞭半壁江山。競技體育靠的是專業實力,說明他們實力具備。 我最激動的,是高亭宇的奪冠,像疾風一樣酣暢淋灕地滑下來,虎虎生威,絕對的優勢 !黑龍江每年幾乎半年的冰雪期,冰雪注定是各種藝術的天然資源,你想避開它都不可能 。它可承載的方麵很多,文學、影視、音樂、美術、戲劇、雜技、舞蹈等等。好的藝術不是韆篇一律的,可以凜冽蒼涼,也可寂靜溫柔。 我在童年看到冰封的河流上的月光,總覺得月光在燃燒,所以還寫過一個童話《拾月光》,把月光拾起來當柴燒。冰河上寂靜燃燒的月光,是我理解的冰雪文化的內涵。
青年作傢創作
“作傢都有各自的優勢,如何把握好作品的品質,隻有自己最清楚,所以在寫作上最好不要好為人師”
新京報 :去年有一首歌麯《漠河舞廳》打動瞭許多人,甚至帶火瞭漠河文旅,很多網友說想起瞭你的《北極村童話》。你聽瞭肯定也有很多感受吧?
遲子建 :我也關注到這首歌麯,首先它背後的故事很感人。1987年發生在漠河的五六大火,讓一對夫妻天人永隔,幸存者以張開雙臂的獨舞,年復一年地麵嚮另一個世界的愛人,做著生死擁抱,這個姿態本身就很淒美。加上北地、酷寒等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特徵,讓這首歌深入人心。 在新媒體時代,一首歌能把漠河宣傳齣去,當然是好事。
新京報 :去年12月,在中國作傢協會第十次全國代錶大會上,你當選為新一屆作協副主席。對於青年作傢創作,你有哪些建議?
遲子建 : 讀者喜歡一個作傢,都是奔著作品去的,而不是頭銜,所以作傢隻管寫好自己的作品就是瞭。作傢都有各自的優勢,如何把握好作品的品質,隻有自己最清楚,所以在寫作上最好不要好為人師。
履職感悟
“發聲要發到點子上,不要脫離實際,更不要盲目追求提案數量”
新京報 :今年是你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第10個年頭,同時身兼多職,日常工作和履職如何協調?這10年來有哪些履職感悟?
遲子建 :十年過得很快,迴顧這十年做的一些提案,我建議過將失獨傢庭成員納入社會特殊保障群體;建議過加大救助站建設、妥善管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建議恢復大興安嶺高寒津貼;建議發放文化消費券、提升國民整體文化素質等等,加上今年的關於“抗戰十四年”曆史紀念館的建立的建議,都與我寫作關注的群體和我的工作相關。
要說履職感受,我覺得發聲要發到點子上,不要脫離實際,更不要盲目追求提案數量。有些提案能在一些層麵得到間接落實,就是有價值的。 我這幾年確實很纍,籌建黑龍江文學館投入瞭大量精力,總算如願開館瞭,政協和作協我都有分管工作,所以寫作時間確實沒有以前充裕。而且我的頸椎病經常性發作,苦不堪言。 可是不寫作,我會不安,就得更刻苦些,感覺自己又迴到瞭上世紀80年代,常常是夾著教案給學生上完課,再迴到自己親愛的書桌前。不過隻要有寫作滋養,苦也是樂的,生活也還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