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4/2022, 1:15:26 AM
戰爭將會給被捲入其中的人一生也難以擺脫的夢魘,硝煙,鮮血,痛苦,這些都是戰爭的關鍵詞。相比之下,和平是個多麼美好的字眼,且十分的寶貴。
和平是所有人的期望,但可惜的是,戰爭往往是因小部分人的野心而被發動,卻要用無數無辜者的生命來為其買單。
戰爭破壞瞭和平的狀態,而為瞭製止戰爭,卻又不得不發動新一場戰爭,以此而換取和平,戰爭結束後,一切好像迴到瞭起點,但人民遭受到的痛苦又是確實存在的。
第二次大戰已經過去瞭半個多世紀,德國和日本同為罪魁禍首,德國在戰後被一分為二,經曆瞭長久的分離之後,終於閤並。德國不斷反思,為世界做齣彌補,相比之下,日本的行為就匪夷所思得多,他們在教科書中否認侵略的事實,更是年年參拜靖國神社。
1945年,廣島和長崎經受美軍原子彈轟炸之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疲於戰爭的各個國傢都接受瞭日本的投降,除瞭一個國傢。這個國傢把日軍睏在一個小島上,並用機槍掃射瞭他們一夜。
拒絕接受日本投降的國傢
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遠遠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國遍布世界,有六十餘個之多。雖然最終正義一方獲得瞭勝利,但這勝利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是用無數人的犧牲堆齣來的,身為軸心國之一的日本主動挑起戰端,侵略多個國傢,使戰爭之火在世界蔓延。
日本作為一個彈丸之國,總人口本來就少,士兵的數量相對來說也就不多,雖然兵力不占優勢,但日本憑藉著精良的武器裝備以及士兵狂熱到近乎入魔的為軍國主義效忠的精神,給各個國傢的人民帶來瞭無盡的痛苦。
就算是德國宣告無條件投降之後,日本也是作為強弩之末掙紮瞭一番纔答應的投降。深感和平的來之不易,眾多國傢紛紛接受瞭日本的投降,但有一個國傢堅決不肯接受,這個國傢就是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為什麼態度如此堅決,感情如此強烈呢?其中一個原因是在他們看來,日本作為發起戰爭者,明明是不義的一方,但付齣的代價和眾多無辜國傢相比,顯得微乎其微。
澳大利亞對日本的不滿可見一斑,明明眾多飽受日本摧殘的亞洲國傢都接受瞭這一現狀,怎麼遠隔韆山萬水,看起來八竿子也打不著的澳大利亞會跳齣來反對。
因為二戰之中,澳大利亞和日本也曾在戰場上相遇,二者交鋒之後,結下瞭不少仇怨。
仇恨根源
澳大利亞最初也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傢,英國眾多殖民地中的一個,但在後來成為獨立的國傢,擁有自主的外交權和軍事權。雖然澳大利亞獨立瞭,但他和美國之間仍然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澳大利亞為瞭協助英國,也派遣士兵參加戰爭。
當時日本擁有強大的武器裝備,再加上處於其作戰初期,勝利不斷,士兵氣焰高漲,種種因素疊加下,最終日本在和英國的對戰中獲得勝利,並將13萬英國士兵收作俘虜,連帶參戰的澳大利亞士兵也沒能幸免,約有15000人沒能迴到祖國。
當時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同的《日內瓦公約》提倡人道主義,要求各個國傢善待俘虜,滿心軍國主義的日本違背瞭這一公約,以多種手段殺害瞭這些俘虜,十分暴力殘忍,為公理所不容。
這些俘虜有的慘遭活埋,有的被丟在荒野裏生死不明,澳大利亞士兵無一生還。
史書上記載的隻是一個個傷亡數字,但每一個數字代錶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其背後都是一個傢庭,這使得澳大利亞全國群情激奮,齣離憤怒,此時已經生齣瞭報復日本的想法。
1942年,日本又以閃電戰的形式攻擊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使毫無準備的澳大利亞損失慘重,又有很多士兵在日本的襲擊下喪失生命,舊怨之上又添新仇。澳大利亞和日本之間的仇恨越來越深。
澳大利亞有心反擊,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屢次齣兵均以失敗告終,在達爾文港被偷襲的同一年,澳大利亞派齣軍隊支援荷蘭,再次受到瞭日本的襲擊。
澳大利亞和荷蘭兩國軍隊慘敗,韆餘名澳大利亞士兵犧牲,仇恨的火山就要爆發,報復的機會馬上就能來到他們麵前,在新幾內亞北海岸,澳大利亞和日本將進行最終的對決。
激烈報復
澳大利亞和美軍一起踏上瞭新幾內亞戰場,兩國聯軍秘密登上海島,打齣瞭完美的配閤戰,澳大利亞軍隊負責地麵作戰,美軍則在空中對日軍造成打擊,最終取得瞭勝利。
和日本有著新仇舊怨的澳大利亞把事情進一步做絕,一舉切斷瞭日軍的補給綫,將他們睏在瞭新幾內亞島上,這座島將會成為澳大利亞的復仇之地,也是日軍血債血償的地方。
沒有瞭後方物資供應,日軍在新幾內亞島上很快就撐不下去瞭,嚮澳大利亞提齣瞭投降,希望能藉此換得活命,不過他們注定要失望瞭,因為澳大利亞一方根本沒打算放他們活著離開。
二十多萬名日軍被睏在新幾內亞島上,在澳大利亞方麵的攔截下,他們無法離開,隻能承受著物資短缺的煎熬。
最殘酷的是,澳大利亞在島上架起瞭一排機槍,他們將槍口對準瞭毫無戰意的日軍,足足掃射瞭一夜。
這一夜,無數生命消逝,第二天日齣時,也許會分不清地麵上那紅色的是朝陽還是鮮血,從槍口幸存的日軍,也因為物資短缺而忍飢挨餓,戰爭到達尾聲時,二十多萬日軍中隻有一萬多人可以離開新幾內亞島。
小結:
近代以來,同態復仇一嚮被視為原始而野蠻,澳大利亞的這番血債血償在一些人眼裏可能太過殘忍,但那是在戰場,隻有自己成為屍體,或者創造更多屍體這兩條路可走。
士兵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能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隻有為同胞復仇的迫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