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2:03:23 AM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曆史、感悟思辨。
《孟子公孫醜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往往不能兼得。
如果你是亂世裏的一枚諸侯,你會首選哪個?
最好選擇地利,因為天時多變、人心難測,唯有億萬年造就的山川形勢是最難改變的。
所以,占得地利就能長久地鎖定優勢,也就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來等待天時、爭取人心。
所謂得關中者得天下,關中之地並不最豐饒、關中之人並不最繁盛,而關中形勝卻是最地利。
十六國時期,在關中之地建國的有兩個,分彆是前秦和後秦;在地接關中的秦故地建國的有一個,即西秦。
但是,無論是據於故秦的西秦,還是坐擁關中的前秦和後秦,都沒有實現“得關中者得天下”,而是前赴後繼地亡國破傢相隨屬。
1.彪悍一時的前秦:苻堅與王猛的主雄臣強
前秦是氐族人苻洪,趁後趙內亂,於公元350年建立的。
但是,苻洪剛自立便遭人毒殺,所以前秦立國不易,初期隻能夾縫求生。
其子苻健先是投晉再是叛晉,於公元352年正式稱帝。
而兩年後,便招來瞭桓溫北伐,晉軍從襄陽入武關,打到瞭灞上。
因桓溫猶豫、未下長安,所以前秦堅壁清野、以逸待勞,頂住瞭晉軍北伐。
自苻健後,前秦纔算在關中站穩瞭腳跟。
苻健之子苻生無道,在前秦死命摺騰瞭兩年。
公元357年,苻健的侄子苻堅殺苻生、代為前秦皇帝。
至此,前秦纔開始進入彪悍生長模式,一直持續到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
這主要得益於兩個英雄,一個是秦主苻堅,一個是漢臣王猛。
苻堅繼位之時,關中地區鬍戎雜居、相互攻殺,一片亂局。
所以,懲豪強、整吏治,苻堅以雷霆手段整頓瞭前秦亂局。
麵對生民多艱的殘破局麵,苻堅實行休養生息之策。
自公元358年至公元365年,前秦基本上沒有動過大的乾戈,民生和國力都有瞭極大的恢復。
苻堅重用漢臣,也更重視儒學。
在他的主導下,中央建立瞭太學、地方建立瞭學校,文治之風盛行。
而苻堅最大的功績就是重用漢人王猛,這是一個使前秦橫掃中原的狠角色。
王猛,就是成就前秦武功的第二個英雄。
王猛為人剛烈,做人做事從來都是雷厲風行。
初為始平縣令,剛剛到任就雷霆一擊、殺瞭作惡的地方奸吏。
麵對氐族豪貴,王猛從不識彆大體地委麯求全,而從來都是正麵硬懟。
為京兆尹之時,不僅將皇太後的弟弟“陳屍於市”,而且殺瞭二十多個不法的氐族權貴。
而對於王猛的殺伐決斷,苻堅的作用就是支持、支持、支持,殺奸吏赦免、懟豪貴撐腰、斬皇親不問、誅權貴點贊。
正是苻堅的這種信任和支持,王猛纔能一展纔華,使前秦有瞭徵伐天下的國力資本。
自公元366年至公元376年,前秦用瞭十年時間統一瞭整個中原地區,號稱天下十分、秦居其七。
公元366年,王猛南掃荊州、西靖涼州、內平諸亂。
公元369年,王猛舉兵助燕,殺退二次北伐的桓溫。
公元370年,王猛率軍擊敗南燕三十萬大軍,吞並南燕。
公元371年,前秦齣兵攻滅仇池楊氏、收藩前涼、掃蕩隴西。
公元374年,苻堅派鄧羌入蜀平叛,鞏固瞭益州蜀地。
公元375年,王猛雖然去世,但前秦仍舊延續著彪悍生長模式。
公元376年,滅前涼張氏,再北伐滅代,正式統一瞭北方。
但是,前秦的彪悍生長,終結於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不僅讓前秦損兵摺將,而且讓前秦的內部矛盾徹底暴露。
鬍戎雜居的北方大地再次陷於分裂。
2.後秦和西秦:都是因為有雄主、有武功
前秦淝水戰敗之時,羌族人姚萇,趁關中空虛,正式叛秦,建立後秦。
公元385年,姚萇擒殺前秦皇帝苻堅,次年正式稱帝、定都長安。
公元393年之後,姚萇之子姚興繼位,後秦得以盡顯武功:平定關中、略地河東、兵進洛陽,勢力拓展到淮河、漢水流域。
可以說,後秦基本上繼承瞭前秦的大部勢力,立足關中、雄踞洛陽,虎視中原。
但是,後秦內部叛亂不斷,所以無力續寫前秦輝煌。
公元416年8月,劉裕興師北伐,滅掉瞭後秦。
前秦淝水戰敗之時,鮮卑人乞伏國仁,也在隴西叛亂,並於公元385年建立西秦政權,先後在勇士城(今甘肅榆中東北)、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苑川(今甘肅榆中大營川)定都。
西秦的勢力範圍,主要是甘肅西南部地區,地處偏僻、土地狹小,所以作為不大。
公元400年,西秦為後秦所滅,乞伏國仁之弟乞伏乾歸舉國投降後秦姚興。
公元409年,趁後秦衰落,乞伏乾歸復國西秦,後於公元431年為夏主赫連勃勃所滅。
後秦和西秦,繼承瞭鬍人的一貫作風,就是很能打。
羌族人的後秦,首創者姚萇擒殺瞭前秦國主苻堅;繼任者姚興掃蕩瞭氐族在關中的全部勢力。
同時趁後燕、西燕相爭,攻占瞭西燕的河東之地。
再趁東晉內亂,攻陷洛陽,占據瞭滎陽、成皋一綫的中原要地。
後又齣兵隴西,攻滅西秦、後涼,威服南涼、北涼和西涼,占據河西重地武威。
但是,姚興後期,朝廷內亂;姚興死後,姚泓懦弱,羌人雄風也就不再瞭。
鮮卑人的西秦,雖然地處偏僻,但其建國曆程也是腥風血雨,所以也武功有為。
繼任國主乞伏乾歸,擊殺仇池王楊定,擊敗呂光等諸涼勢力,鏖戰吐榖渾部,西秦雄起一時。
但是,西秦畢竟無法與據有關中的後秦匹敵,故於公元400年,舉國降姚。
投降後秦之後,西秦的鮮卑騎兵,成為後秦徵伐隴西、平定涼州的重要力量,西秦武功仍舊獨步隴西。
公元409年,趁後秦內亂,西秦復國,乞伏乾歸率部攻占瞭後秦的略陽、南安和隴西等郡,並開始將勢力嚮涼州拓展,試圖占據河西之地。
但是,鬍族政權的最大弊端暴露瞭齣來。
後秦內亂、西秦得以復國;而復國且虎視河西的西秦,也遭內亂。
乞伏公府殺乞伏乾歸及其十餘個兒子。
乞伏熾磐、乞伏智達、乞伏木奕,再殺乞伏公府及其四個兒子。
乞伏熾磐是乞伏乾歸之子,比較有作為,是個叱吒風雲的人物,先後打敗吐榖渾、乙弗部,並攻滅瞭後涼,讓西秦雄風再現瞭一迴。
乞伏乾歸和乞伏熾磐,是一對英雄父子,但富不過三代,到瞭下一任國主,鮮卑西秦就開始走下坡路瞭。
3.鬍族政權的宿命與關中形勝不再
自周代以來,便形成瞭以西控東的戰略格局。
周王室坐擁關中,就可虎嘯中原;秦戰國坐擁關中,就可虎視六國;劉邦坐擁關中,就可爭霸天下;景帝占定關中,就可疾平七王之亂。
即便是到瞭前秦政權,坐擁關中也能雄霸一時的天下。
關中為什麼這麼重要?
戰爭是最大的邏輯。
要立國得戰爭斬棘,要固國得戰爭威勢;要復國更得戰爭圖謀。
所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戰爭很重要。
而戰爭優勢,不在於你能打勝多少仗,而在於你能扛得住多少失敗。
楚霸王徵戰一生,從無敗績,但垓下一戰、便隻能烏江自刎,因為定都彭城、坐擁江東的西楚,扛不住一次失敗。
究其原因,很多,但地利非常重要。
關中之地,就有這樣的優勢。
東有函榖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所以關中政權隻要守住瞭這四大秦關就能立於不敗,甚至主要是南麵的武關和東麵的函榖關(後為潼關取代)。
所以,關中政權,能扛得住失敗,而且能扛得住很多次失敗,東齣不利、便退迴鎖關。
占據地利的關中政權,可以一直活下來,而能活下來就能乾很多事,等待天時、爭取人心。
前秦的苻堅政權就是這個套路,前秦可以修養生息七八年,其他北方政權沒這個機會。
劉邦扣關,是一次偷襲,終結瞭關中大地的秦帝國。
他不算打進來的。
劉秀入關,算是一次創舉,因為是首次從關外打進瞭關中。
但隻能算是趁機,因為此時關中正值亂局。
劉曜入關,攻破長安、終結西晉。
但也不是攻堅,因為西晉定都洛陽,洛陽攻破之後,西晉隻是在關中等著被滅。
石勒入關,就直接是帶著兵走進來的。
因為前趙皇帝劉曜被擒,前趙太子劉熙棄逃長安,前趙將領要麼逃、要麼降。
但是,無論怎麼說,關中形勝難再,因為秦關漫漫已經擋不住敵人瞭。
其原因:不是關中形勝變弱,而是關外大地變強。
西周之時,關外之地,就是黃河中下遊一帶。
西周分封圖,核心中原就是諸侯密集的黃河沿岸
戰國之時,關外已經北抵遼河、南抵長江、東臨大海。
兩漢之後,關外之地:中原自若,但河北富饒、江淮富庶。
所以,關外之地的諸侯們,已經可以比關中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糧和更多的錢。
他們有實力探問一聲秦關高低,而且這個實力還在與日俱增。
所以,一定會有真正從關外打進關中的牛人和軍隊。
硬打進關中的,這個頭功應該給東晉太尉劉裕。
而打進關中的劉裕,也是艱難險阻重重,藉助關中形勝的後秦不是沒有機會,但敗於內亂。
這是鬍族政權的宿命。
前秦,彪悍一時,因為主雄臣強,苻堅和王猛是兩位英雄。
但是,內部異族林立,兵未至淝水,而關中的鮮卑乞伏部已經在叛亂,更彆說其他異族瞭。
一旦王猛離世,前秦便再無長策;一旦苻堅授首,氐人便流浪天涯。
後秦和西秦政權,也隻是曇花一現,因為有雄主在,就可武功獨步天下;而無雄主在,就是內部的各種亂戰。
姚興不算強,但也不算弱,他畢竟讓後秦強盛瞭一時,統一瞭半壁北方天下。
乞伏乾歸父子,也是英雄,坐擁隴西、威勢河西,但西秦雖然占有一秦字,但不能算關中政權。
而一旦雄主不再,坐擁雖然形勝卻連年遭戰的關中,麵對已經日益變強的關外,關中形勝也就隻能難再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