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0/2022, 3:21:28 PM
――十年,我們共同走過・山東金融文學徵文
【題記:我六年前以文會友加入賈主任、柴行長創辦的山東省金融文學創作中心隊伍,結交瞭一批誌同道閤的文友。在兩位亦師亦兄長般領導的帶領下,我們這個隊伍其歡樂多多、收獲也頗豐。我們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中心組織的交流活動,像濟南、泰安、章丘和大明湖、聊城江北水城的活動我都參加瞭,每一次都受益匪淺,每一次都有揚帆再起航之動力。在這裏,我收獲瞭文學之路上好幾個參賽的奬項、好幾本有我感懷往事文章的書籍,感謝兩位師長、兄長指引之恩,感謝各位文學摯友相攜相伴之情。我願在我晚霞滿天的時代,繼續跟隨隊伍,繼續書寫有能量、有情懷的好文章。】
2016年9月9日我的兩篇散文《難忘的春節》《難忘營業所門前那口井》在山東金融文學網絡版上首次發錶,我很激動,我要分享給我的親朋好友,告訴他們我栽種瞭一棵“小樹”。遂將該網頁截圖轉發到朋友圈,並寫下這樣的推介詞:“在山東金融文學這片沃土中生根開花結果吧!”
竟一語中的!從那天起,1978天後的今天(2022年3月12日),植樹節的紀念日,我那棵生長在山東金融文學這片沃土中的小果樹,不僅年年開花,而且年年果實纍纍!果樹?您能猜到嗎?就是我傢鄉煙台的蘋果樹啊,能結滿又紅又大,又香又甜的那個珍品――紅富士。
用蘋果樹來比喻我的文學創作成果,源於我打小對蘋果的鍾愛,我想先給大傢講段小故事。
六十年代初期,我齣生在碧波萬頃的長山列島中一個小海島上,那是軍人父親駐守海防,保衛祖國東大門的神聖領地。在這個島寒礁瘦、荒山土嶺的海防前哨,軍民喝得是苦澀的水,吃的是每年戰備糧庫置換下來的陳糧。島上的水資源匱乏,苦澀的水也不是敞開用,它很金貴,那時部隊打瞭幾眼井,用不瞭多長時間就會海水倒灌,水質不好,更不用說種植瓜果蔬菜之類瞭,我們靠長山要塞區後勤部的登陸艇定時補充給(ji)養。
我記事之時,院子裏有爸爸媽媽種植的蔬菜,但果樹種植還是沒人能駕馭的瞭,水果於我們島上的孩子來說,就是奢侈品,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奢侈品。每年鼕天,後勤部的登陸艇,給各個島上的部隊送過鼕的蔬菜時,會運進些蘋果,每傢能分到十斤、八斤的小國光蘋果。爸爸媽媽一口都不捨得吃,給我們姊妹幾個分分,我總是以小老生閨女的優勢,多吃多占一點,哥哥姐姐也不計較。一個蘋果從中間分開,我自己吃一半,他們兩人分一半。有時,爸爸媽媽經不住我的撒嬌,會讓我偷偷拿一個獨享,不幾天的功夫,蘋果就見底瞭,根本留不到春節。那時我就想,什麼時候我能敞開肚子,狠狠地吃上一頓,吃個飽,吃個夠啊?蘋果的誘惑讓我想到瞭陸地、農村、山區的果園,非常嚮往那裏的生活,哪怕長大後去“上山下鄉”,受苦受纍也在所不辭。
改革開放後,國傢經濟開始好轉,我也考入銀行。非常幸運,剛入行分配到的那個小島上有大片的蘋果園,我每年會托人買一大筐蘋果,足足有60斤。我每天晚上從營業室練完珠算、記賬、點鈔這些基本功後,迴到宿捨,第一件事,吃蘋果!洗吧洗吧,也不去皮,想吃幾個吃幾個,能吃幾個吃幾個,過足瞭吃蘋果的癮。
島上的生活用水也逐漸得到瞭改善,剛去營業所時,要到門外的一口井裏去打水挑迴來,春、夏到鞦的日子還好說,但鼕天到井台打水,那真是冒著不小心就掉到井裏去的危險啊。兩年後縣行給瞭打井的費用,找人在我們營業所的院子裏,又打齣瞭一口井,安裝瞭機械手柄,很輕鬆就能壓齣水來瞭。吃喝不愁瞭,生活越來越富足,我工作的乾勁也越來越大,自這個夢想開始的小島上,揚帆起航,一步一個台階,登上瞭更大的舞台。
這些海島上的經曆,就是我的財富。當我踏上文學寫作這條路時,過往的經曆,會一個個浮現在我的腦海,源源不斷嚮我的筆端湧來。
《難忘營業所門前那口井》就是講述瞭我剛入行的那段經曆,那口水井見證瞭我的成長。這篇文章隨後在2016年9月18日山東金融文學“往事”徵文中榮獲一等奬。這是我踏上文學寫作這條路後,所寫的文章中得到的第一個奬項!當時92篇參賽作品,一等奬隻有5個,我位居第4名,那4名一等奬得主都是金融係統大名鼎鼎的老作傢,我初齣茅廬,喜齣望外!
(第一次獲得文學奬項,前排右一為作者)
2016年10月23日,我來到瞭濟南,齣席瞭盛況空前的頒奬典禮。見到瞭引領我來到山東金融文學這個平台的柴洪德行長,見到瞭這個平台的負責人賈善耕主任,認識瞭來參加會議的《金融文壇》雜誌社主編閆星華、編輯部主任欒曉陽和高文清、王國政、楊誌平、王有星、高秀美等諸多的文友。這也是我第一次以一名文學作者的身份來到濟南參會,那時還沒退休,參加這樣的活動,也怕被單位扣上“不務正業”的帽子,有低調再低調的心態。但是,到瞭會場,見到瞭來自全國各地金融係統近三十名的領導、文友,歡聚一堂,聆聽教誨,交流文學,這想低調都低不下來啊,整個人熱血沸騰啊!這個金鞦十月,是收獲果實的好時節啊。手捧大奬狀,我像摘取瞭自己文學創作之樹上的第一個紅富士蘋果,收獲之喜,喜上瞭眉梢。
也深深記住瞭賈主任在會上說過的一段話:“文學之路是一條溫馨的心路,在人心混濁的當下,也是一條苦旅,但隻要心中有希望的種子,就必然會開花、發芽、生長、結果,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頒奬會讓我找到瞭傢的感覺,我喜歡這個其樂融融的文學大傢庭。隨後我陸續把寫好的文章投給這個平台,盡管我那時往《金融作協》《金融文壇》投稿的路徑很順溜,但一等奬給我的鼓勵讓我充滿瞭感激之情,我要報答咱傢鄉的平台,要把好文章在這裏分享齣去。
2017年6月11我參加瞭“文學夢 山水情 泰安徂徠山水筆會”;2018年5月19日在章丘紫緣香草園,一次難得的文學盛會,一場情景交融的心靈旅程;2019年4月13日參加瞭“春季明湖采風筆會暨文學高地新書發行儀式”,感受“書香文緣久 春湖詩韻長”;2020年11月7日參加瞭“戰役徵文頒奬及聊城水城采風遊”。如果不是因為照顧九旬高齡的父母,中心組織的各種活動我都會參加,有時錯過,會懊惱好長時間。
六年來,我在中心的平台發錶瞭40餘篇文章。還將大院姐姐哥哥和老兵孟立君、劉勇、周球生、陳玉龍、王世舉、初釗建的文章,同事王勝波、佟鳳奇、於少勇、王蓬娟、鬍玲、吳強等人的文章推薦和幫忙修改並在中心平台發錶,壯大中心的刊稿力量。還要感謝編委會的領導和編審人員的辛勤付齣!他們的支持是我們文學愛好者執著追求與前行的動力!
《又見營業所門前那口井》在中心2018年《述金融情我的金融故事》有奬徵文活動中,榮獲優秀作品奬。在頒奬現場,柴洪德行長風趣地對大傢說:“這是最省素材的作者,‘一口井’獲得過兩個大奬!”
《今春迴不去的長島老傢,在夢中》在中心2020年“戰疫情、我們在行動”全國有奬徵文活動中榮獲優秀作品奬。
《麵對黨旗,父親莊嚴舉拳》在中心2021年慶祝建黨百年文學徵文活動中,榮獲一等奬。
《那些年海島銀行的代辦員們》在中心2021年與齊魯晚報壹點號聯閤舉辦的“青未瞭・我的流金歲月”金融散文奬活動中,榮獲一等奬。
在中心齣版的《迴望》《銀海帆歌》《文學高地金融捲》《銀海放歌》這一部部散發著墨香的文學集裏,有我近20篇文章。這些作品也成為瞭我加入中國金融作協及山東省作協組織的硬件條件之一。
忘不瞭2018年中心擬編發《金融文化文學創作》一書,作為新文友學習的資料專刊。經賈善耕主任的要求,柴洪德行長的指導,我的一篇《做一個有文學情懷的金融人》與中心其他名傢老師的文章匯集一冊,這是我與大傢分享不忘初心,書寫齣更多金融華章和生活美文的文章。
2019年2月3日我被平台作為特邀編審,頭上有瞭頂資深創作員的桂冠,每每中心跨年度的新年賀詞,我也參與發言祝福大傢。我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巧思妙想,選取傢鄉浩瀚無垠大海做背景,拍攝新春恭賀小視頻,來錶達我的願望和祝福,把滿滿的情深意長送給文友和關注我們中心公眾號的朋友們,鼓勵我的文友們以優秀的文學創造,繼續書寫我省金融文學創作新的篇章。
忘不瞭2020年11月7日,中心在聊城舉辦的采風活動中,授予我“2020年度金融文學奬 ”金奬,我當時把自己比喻一朵晚鞦綻放的菊花,對獨傲霜天的贊美,既自豪,又受之有愧。
忘不瞭中心編輯部主任林毅帶領我和文友們參加瞭省城濟南的多個文學競賽活動。幾年來我的參賽作品《海島老屋有媽媽的寶貝》在“國投信達杯”詩歌散文徵文大賽,獲得瞭散文優秀奬,《傢鄉的水杉樹》在山東電視報和《走嚮世界》周刊上兩度發錶。
更難忘在中心林毅秘書長的幫助下,我於2019年6月16日在齊魯晚報的壹點號開設“海島尋夢”專欄,首發《長山列島有我們海軍戰士永不泯滅的軍魂》,這是我幫助父親的老戰友現年86歲李雲翔叔叔整理的迴憶文章。我作為軍二代,弘揚父輩的軍旅精神和守島情懷,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三天後閱讀量就突破240萬人次,本周達到392.5萬人次閱讀量,獲得壹點號專欄單篇文章排名第一名。接下來在壹點號年中活動粉絲節上,壹點號主編在上百人的會議上主講這篇文章,反響強烈。一年半後,我的“海島尋夢”專欄獲得2020年度十大壹點號,2021年獲得影響力創作團隊的榮譽稱號。這些都離不開林毅秘書長最初手把手的給予編發指導和一直以來的鼓勁、支持,我們通過文學相識,我們在金融文學中心相聚,我們因壹點號友情更深。
我每一次取得成績時,中心都會為我發來祝賀。我由衷地感謝中心的培養,感謝中心各位師長和文友的鼓勵。
2020年2月6日中心編發喜報祝賀我被聘為齊魯晚報青未瞭副刊簽約作者。
2020年5月25日,我光榮加入山東省作傢協會,隨後中心張紅榜為我祝賀。
2020年12月1日,中心編發喜報祝賀我走進央視,帶領原長島老兵三對夫婦,參加央視訪談節目《故事裏的中國》之《父母愛情》專題,錶揚我為傳播正能量、傳承父輩的“海島為傢,艱苦為榮,祖國為重,奉獻為本”老海島精神做齣瞭巨大貢獻。
中心傳遞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篇篇文章,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那是文學嚮上帶給我們一種嚮心力啊。
2020年8月16日,一段小事故,成就瞭一個“八一六”紀念日,由我倡導,中心文友們積極響應,奉獻愛心、接力贊資,為中心更換一台電腦的感人故事,載入我們省金融文學發展的史冊。
中心的活躍度,大傢有目共睹,從“八一六”紀念日起,中心的微信群比以往更熱鬧十分,這次活動凝聚瞭我們金融文學愛好者的嚮心力,激發瞭我們的創作力。近200名文友,每天都有人在中心的微信公眾號上發錶文章,然後大傢在群裏各抒己見,給予點評留言鼓勵。這是我多個文友群裏不曾見過的熱情,一個和諧的文學創作大傢庭,讓我們每一個文友找到瞭歸屬感。
上到八十多歲的老行長高學廉、老兵叔叔侯玉德,銀灰色的頭發記載瞭他們幾十年從業經曆,額頭上的皺紋橫貫著他們人生長河裏豐富多彩的斑斕曆史。高學廉行長是我工作期間接待過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行長,如果沒有文學,沒有中心文友交流的平台,不可能有我們20多年後的再相逢。侯玉德叔叔曾經在我齣生的那個海島當兵,和我的父輩一起戍守海防,如果沒有文學,沒有中心文友交流的平台,他就是父親眾多戰友中的一個普通老兵,我們哪能在微信裏聊海島、聊軍營,聽他那些“唐王山上打敵機”的軍旅故事啊。
中到在崗和我們這幫退休的人,我們上有老下有小,雙肩的擔子很重很重。像張宜霞、崔方春、高文清等大姐大哥們,從單位領導崗位退休來到這個中心,不僅文學寫作一馬當先,做人做事都榜樣帶頭。他們對每一位文友發錶的文章都留言點贊,給予關心鼓勵。特彆是一大批中青年文友,他們有生活,文學修養高,駕馭文字能力強,作品題材廣泛,將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生活感悟付諸筆端。
還有柴洪德行長那個從六歲就開始寫作、發錶文章的小孫子柴昕澤。柴行長含飴弄孫、培養小孫子的文學情趣,給瞭我們許多的啓迪,愛好文學需從娃娃抓起。
中心是我的精神傢園,自己的文章發錶在這,要接受大傢的檢閱,同時也學習更多金融作傢、文友的優秀作品,汲取他人所長。
幾年來中心文友老師佳作紛呈,我先後收藏瞭賈善耕《鄉愁》、柴洪德《三十六年間》、馮衍華《工會主席》、崔方春《往事記憶》、邵澤平《大山放歌》、董傳元《長滿眼睛的牆》、劉存玲《陌上花開》、王毅勤《泛黃的記憶》、王國政《無邊的行旅》等文集,通過認真拜讀,深刻領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他們的激勵下,我的散文集《海島尋夢》也在即將齣版發行之中。
去年十月中旬老父親仙逝,我曾埋怨我的同事王勝波大哥,把我老爸去世的消息在中心微信群裏發布。王大哥說:“你寫老父親的文章,發錶在中心的平台最多,你的革命老父親已經不是你自己的父親,而是我們心中的偶像,一位正氣滿滿的老乾部、一個正直的共産黨員形象!不僅你想念他,我們也很懷念他,我們必須為老父親緻哀。”看到中心文友對他老人傢的深切悼念、對我的安慰之詞,占滿瞭那兩天的微信群,更多的文友私下小窗給我送來瞭安慰。失去父親,我抑鬱多日、沉痛不能自拔的心情,竟因為文友們的留言和開導,我一下子獲得瞭新生的力量,我從床上爬起來,重新坐到電腦旁,我不能辜負大傢對我們的愛,我要替老爸好好地活著,我還要繼續寫作,繼續幫文友編發作品。
因為寫作我纔登上瞭央視的舞台,因為寫作我纔開設瞭專欄,因為寫作我竟成為瞭作傢。在寫作上我沒有天賦,所有的獲得都是堅持的力量。我愛文學,我有情懷,情是立足於天地間的親情和愛情,懷是包容天下的胸懷,文學是我永遠的愛!
在省金融文學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際,我洋洋灑灑寫下與它六周年相處的點點滴滴,情長紙短,唯恐遺漏對它滿滿的愛意。祝願省金融文學中心,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不辜負歲月,不失落情懷,揚帆揮擼踏浪行,秣馬厲兵啓新程,帶領我們繼續書寫美好的明天。
願我栽種在金融文學沃土中的那棵蘋果樹,收獲文學的萬縷光芒,結滿更多更大的果實,奉獻給喜歡我的讀者們。
壹點號海島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