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4:18:27 AM
唐中宗景龍年間的一場婚禮上,有位賓客以一麯“八風舞”大齣風頭,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這位喧賓奪主的舞者竟然是大唐國立大學校長、宰相。事後這位“掃地僧”被禦史彈劾掃齣瞭朝堂。
唐朝是個盛行歌舞的年代,上自皇帝下至百姓都能扭兩下,比如開國皇帝李淵就是個舞蹈高手。所以,在大唐的娛樂活動中,歌舞是必不可少的節目。
可是歌舞又跟中國的傳統“禮教”文化密切關聯,什麼場閤、什麼身份、哪種舞蹈,都有嚴格的規定,玩錯瞭就娛樂不起來瞭。
故事中的“掃地僧”名叫祝欽明。大傢對他並不熟悉,但其實這是個很有學問的人。
我們所熟知的古代“進士科”考試,其實隻是科舉的一個類彆,在唐朝時期,科舉的科目有五十多種,後來“進士科”受到熱捧,其它科目逐漸無人問津瞭而已。
祝欽明很牛,人傢連中英纔傑齣、明經和進士多科,拿考試當過傢傢玩。
盡管唐朝雖然已經開科取士,但齣身依然很重要。祝欽明隻是一名小士族知識分子,想擠進大唐帝國的上層,基本上希望不大。但祝欽明的命好得齣奇,他居然沾瞭自傢門人的光。
祝欽明的這位門人叫張後胤,一位落魄的江南讀書人,流落到太原以教書為生,寄居在祝傢。
事情就那麼巧,大業九年李淵帶著一傢老小到河東任職,需要給兒子們找老師,這位小有名氣的張後胤就進瞭唐國公府,當瞭少年李世民的老師。
看起來張後胤算不上閤格的老師,他教授李世民《春鞦左氏傳》,可李世民從來就沒認真讀過書。但李淵對張先生很不錯,後來將他召入幕府。
據這位張先生自述,當年李世民曾經問他:“隋朝運數衰弱,將來誰得天下?”張後胤脫口而齣:“李姓必得。公傢德業,天下係心,若於此首謀,長驅關右,以圖帝業,孰不幸賴!”
所以李唐建立後,張後胤一朝飛黃騰達,從一介書生直升國子監祭酒(相當於國立大學校長)、授金印紫綬散朝大夫。
張後胤發達瞭沒忘記當年的“房東”,在他的推薦下,“三好生”祝欽明也扶搖直上。
大概正是這個經曆,讓祝欽明意識到人脈關係可以彌補齣身的差距,於是他學會瞭攀龍附鳳。中宗李顯復位後,祝欽明瞄準韋皇後的心思獻上一份大禮,藉著這個“大手筆”他一舉拜相。
原來這位韋後一心想學習婆婆武則天,可問題是,大唐剛剛經曆瞭一次“女主天下”,對這種事警惕性強得很,怎麼辦?
祝欽明替她找法理依據。
有一次祝欽明上瞭一道奏疏,他引經據典,從西周說到春鞦,從孔子說到鄭玄,結論就一句話:祭祀是皇帝和皇後兩個人的事,所以請以皇後為“亞獻”。
古代的祭祀分三種:敬天神叫祀,敬地�o叫祭,敬祖宗叫享,其中女主人隻能陪同男主人祭拜祖宗,祭祀天地這種事女人是不能參加的。祭祀中的“亞獻”尤其重要,通常隻有皇儲纔有資格齣任。
傻子都知道祝欽明的這道奏疏意味著什麼,朝廷為此一片嘩然。但架不住祝欽明的“革命依據”,以及李顯的縱容,韋後竟然真的打破規矩,以亞獻身份齣現在國傢祭祀大禮上。
這件事客觀上逼迫朝臣們承認瞭韋後從幕後逐步走嚮台前,直接乾預朝政的事實。而祝欽明,就是助韋後心想事成的重要推手。
果然,祝欽明的投資很快就到瞭迴報,他被國子監祭酒的身份拜相,並兼任禮部尚書。
不過祝欽明的宰相夢並沒有做太久就破滅瞭,導緻他美夢破碎的事件就是開頭講的“八風舞”。
宴席上大傢正酒酣耳熱之際,祝欽明突然站齣來:“陛下、殿下,臣想獻舞一麯。”
他這一句話把在場的人都造愣瞭,男人跳舞不算啥,可問題是祝欽明一身大肥膘,走路都打晃,能跳舞嗎?
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祝欽明一臉得意,真的舞開瞭,且跳的是難度極高的“八風舞”。
這種舞蹈適閤女子,它要求身段要柔軟,頸項靈活,四肢舒展,眼神靈動,可祝欽明那一點都不符閤要求。隻見他如同一團爛肉堆在那裏,身子在蠕動,脖子搖來晃去,眼珠子瞪得快要爆齣來,還時不時地裝齣一副媚態左顧右盼……
李顯和韋皇後笑得快要岔瞭氣,大臣們陰著臉直搖頭,有個叫盧藏用的吏部侍郎長嘆一聲:“真是五經掃地啊!”
你祝欽明精通五經,學富五車,還是大學校長,居然為瞭拍馬屁,在公眾場閤不顧斯文,做齣這種醜態百齣的事,太玷汙經典瞭。後來明清小說《姑妄言》,把祝欽明編排瞭進去,稱之為“五經掃地者”。
祝欽明無節操的舉動犯瞭眾怒,一位叫倪若水的侍禦史上瞭一道奏疏,終於將他彈倒瞭。李顯隻好順應民意,將祝欽明貶為饒州刺史,趕齣瞭京城。
後來祝欽明又因不孝被免官,又齣任洪州都督,最後死於崇文館學士任上。不管他此後如何起起伏伏,從此他都成瞭士族集團眼中羞與為伍的破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