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4:24:00 AM
綜述
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歇過,無論是在動物之間還是人類之間,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
社會齣現以後,大傢為瞭爭奪自己生活的地盤,得到更加豐富的資源,戰爭就這樣齣現瞭。
無論是原始最簡單的赤手空拳的上陣,還是到後來的擁有導彈、坦剋以及各種精良的武器裝備的激烈戰爭,目的都是為瞭爭奪自己的利益,誰獲勝瞭,誰就能占據談判的主動權。
在古代排兵布陣時,被安排在第一排的戰士是尤為重要的,因為他們需要一聽到號角就立馬的殺齣去。如果第一排的戰士們猶豫瞭,後麵的戰士也會跟隨著退縮,整體的士氣就會大大而下降,這樣的隊伍很難取得最後的勝利。
但是有殘酷的戰爭就會生死存亡,尤其第一排的戰士,他們是最先接觸到敵人的士兵,也是戰鬥最久的士兵,基本齣去之後就是必死無疑。
明明大傢都非常怕死,遇到危險都會退縮,那為什麼在古代打仗的時候,第一排的士兵為什麼還要往前衝呢?
監軍
要知道冷兵器時代,使用的武器大多都是什麼茅長槍長劍,這就意味著士兵們都是麵對麵的作戰,能深刻地感受到對方的狀態和神情。有瞭好的士氣,對麵光是看到就會産生畏懼的心理,連實戰中都缺乏自信,必然容易敗下陣來。
為瞭鼓舞士兵們的士氣,軍中會專門設置一個職位,名叫監軍。若是他們發現戰場上有臨陣脫逃,或者稍有逃跑跡象的士兵,就會立刻殺掉,以免影響整體的士氣。
所以前排的士兵如果不是齣現瞭什麼特殊情況,就算是心中害怕也是不願意輕易後退的。
老兵站前排
除此之外,第一排士兵因為啓著衝鋒的作用,要打開對麵的陣營,為後方的部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所以新兵自然難以勝任。
在排兵布陣的時候,將領往往都會安排老兵站在前麵。
一方麵因為老兵見慣瞭大場麵,心理素質更加強悍,即便敵軍的氣勢多麼強勁,也不會發生自亂陣腳或者退縮的情況。
另一方麵是因為他們的作戰經驗比較豐富,知道怎麼在混亂的戰場中躲避攻擊,也知道如何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同時多拿下幾名敵人。
這樣後麵的士兵看到前麵的士兵屢屢殺敵,也能起到振奮和鼓舞的作用,即便是第一次參加戰爭的新兵,有瞭前麵老兵的庇佑,心中也能更加的踏實,更加安心的作戰。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往往給站在前排的老兵所穿著的裝備,都是最精良的裝備,而越是後麵越是新兵,可能就隻有一件普通的沒有任何防禦作用的粗布套裝。
利益的驅使
在戰亂年代,人們溫飽都成瞭問題,大多數人參軍都是迫於無奈,一方麵是想填飽肚子,另一方麵是拿到軍餉為傢裏的人減輕一些負擔。
當然,朝廷也就是抓住瞭大傢這樣的心理,所以軍功也是按照士兵殺瞭多少人來論處的。
秦朝以後,經曆瞭“商鞅變法”,建立瞭規範的法律製度“秦法”。其中對軍功的奬懲條例就有很明確的規定。於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殺敵賺錢已經成為瞭他們前進的動力。
另外,如果在戰爭中錶現非常優秀的話,士兵很有可能會得到的官職和封賞,從此以後走上更明朗的道路。
第一排的士兵必然是最接近這種機會的,所以為瞭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也會義無反顧的往前衝。
除此之外,如果兵力不夠,他們還會將監獄中即將被處死的囚犯拉齣來,告訴他們參加戰爭可以將功贖罪。
人之將死,都會有很強的求生欲望,這些死囚犯得到瞭這樣一個珍貴的機會,必然都會爭先恐後地爭取,而他們心底的那股勁頭還會激發齣自身的潛力,成為戰場上一個極為恐怖的存在。
不願當逃兵
要知道“逃兵”這個詞,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個極為恥辱的頭銜。一旦在戰場上做瞭逃兵,就會有監軍就地正法,即使逃過瞭“監軍”的法眼,順利從戰場上溜瞭齣來,但是能逃一時還能逃一輩子嗎?
士兵信息都是記錄在冊的,這也就意味著,他的傢人也會受到牽連,甚至他自己都隻能隱名埋姓,戰戰兢兢的生活下去。
五代十國期間,後唐做過這樣的規定
十人一伍,衝鋒陷陣時伍長死,全伍皆斬,一人逃亡,全伍盡斬。
隻要有人當瞭逃兵,不僅整個隊伍會被處死,就連逃兵的傢人也會受到牽連,無法拿到傢屬的體恤金,還會遭到周圍人的鄙夷和欺淩。
小結
畢竟士兵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百姓,他們沒有那麼宏大的夙願和理想,不會空憑一腔熱血和軍令就都捨生取義的嚮前衝。他們甚至不會關心如今的統治者是誰,他們在意的是自己的傢庭自己的生活,會不會因為參瞭戰,得到改善。
由此可見,一場簡單的戰爭,將領為瞭鼓舞士兵的士氣,為瞭戰爭的勝利,究竟花瞭多少精巧的心思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