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4:41:15 AM
從丞相到宰相,再從宰相到無相,這是一個皇權不斷專製的過程。
這個過程算是一種趨勢。硃元璋可能給加速瞭,但不能算開創。
所以,就談不上老硃把明朝政治引上歧途。
01.丞相與宰相
唐朝一群宰相,也不如漢朝一個丞相的權力大。
秦漢的丞相,在丞相府辦公。這不僅是丞相的專屬領地,而且裏麵有一整套的行政班子。具體就是丞相府的十三曹,具體如下:
西曹,相當於丞相府的組織部,管府中人事;東曹,相當於朝廷的組織部,管兩韆石長吏遷除,不止管文吏也管軍吏;戶曹,管民戶、祭祀和農桑,跟民政相關的全管;奏曹,管理政府一切奏章,相當於大秘書長;詞曹主詞訟,決曹主罪法,賊曹管盜賊,基本上把民刑司法和治安都給管起來瞭;法曹管郵驛交通,尉曹管運輸,基本上把交通運輸這塊給管起來瞭;兵曹,管兵役,相當於武裝部;金曹,管貨幣鹽鐵,這就是管錢的,跟錢沾邊的大宗商品也管;倉曹,管倉榖,相當於國傢糧食局;黃閣,主簿錄眾事,大體上相當於檔案局的角色。
對照十三曹的職權,你就知道秦漢時的丞相到底有多大權力瞭。不誇張地說,丞相就是妥妥的政府領袖,完全可以把皇帝和三公九卿全甩到一邊單乾。
漢武帝時代的丞相,很少有好結果的。因為這位皇帝是個大有為之主,簡單說就是這傢夥要搞獨裁。而獨裁的最大障礙是誰?就是丞相,隻要丞相不配閤,漢武帝啥事也乾不瞭。於是,要搞獨裁的漢武帝,隻能拼命乾丞相,目的不是弄死丞相而是從丞相手中爭權。為瞭跟丞相爭權,漢武帝硬是拼湊齣瞭個內朝,相當於皇帝私人秘書處,然後把決策權給拿來瞭。
因襲武帝朝遺風,西漢中期以後以及東漢,都是大將軍和外戚掌實權。原因就是內朝做大,丞相扛不住瞭。
內朝逐漸發展,就成瞭後來的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中書省的長官是中書令,最早就是內朝掌理文件的;門下省的主管首長稱侍中,最初就是宮中侍候皇帝的;尚書省的長官是尚書令,以前就叫尚書,妥妥地皇帝秘書。到瞭隋唐,這些內朝官全變成瞭外朝官,搖身一變全當瞭宰相。丞相呢?丞相的權力就被宰相們給分瞭。所以說,唐朝一群宰相也不如漢朝的一個丞相權力大。
02.比硃元璋更能摺騰的是宋朝
廢除宰相,硃元璋確實摺騰瞭,在製度上玩得有點過瞭。但實際上宋朝玩得比硃元璋更過。
宋朝也有三省,但隻有中書省在皇宮裏麵辦公,門下和尚書兩省都搬齣去瞭。中書省單獨取旨,相當於掌握瞭決策權,算是繼承瞭唐朝的政事堂。政事堂就是宰相們搞集體領導的地方,但能發令,有丞相府的意思。後來,宋朝搞成瞭“中書門下”這麼個衙門,長官叫同平章事。之後當然繼續各種復雜變幻,但變來變去的目的就是把相權一分再分。
與中書門下旗鼓相當的,是樞密院。這傢夥是管軍事的,所以宋朝的宰相除非兼領樞密使,就彆想插手軍事。但樞密院隻有發兵之權,真正統兵的是三衙。所以,即便是掌兵,樞密院也隻掌瞭一半。
在中書門下和樞密院之外,還有三司,分彆是戶部司、鹽鐵司和度支司,這三個傢夥是管錢的。王安石搞變法,首先乾的一件事就是成立瞭“製置三司條例司”,目的是把三司的財政大權給要過來。沒有財政權,他還變個什麼法。
兩府三司,這就是宋朝的中央權力架構。這種架構,大傢一起扯淡沒啥問題,但凡遇到點事情,就真是誰也管不瞭,而且誰都可以不負責。所謂的宰相,還有什麼權力?可以管人啊。說瞭這麼半天,宰相的人事權並沒動。當然得動,趙傢官人能忘記這麼硬的權力嗎?在吏部之外搞齣瞭考課院和審官院,基本上就把人事權也給分瞭。
大宋趙傢官人時代,在製度層麵,差不多已經把宰相給廢瞭。
03.硃元璋廢除丞相的影響
元朝是草原徵服者建立的王朝,所以這傢夥的管理要多粗放有多粗放。皇帝隻想自己嗨、不乾活,於是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領六部。中書省長官是中書令,一般由皇太子兼任,下設左右丞相。所以,這兩個丞相纔是掌權乾活的,而且是真正實權丞相。
你元朝就是玩野路子,不按曆史套路齣牌。這麼玩,肯定把丞相或宰相給做大做強瞭。所以,能搞、也要搞精細化管理的硃元璋,就死活不能按照元朝的套路玩。因為老硃是個勞模,把全天下的活兒都乾瞭,也不嫌纍。
一切都是來自傳承。所以,後世王朝的政治設計,肯定要抄襲前代王朝。有不抄的嗎?當然有,就是秦始皇,原因是周朝太老、沒法抄,自己太牛、沒得抄,所以隻能搞開創。
明朝就是再不願意也得先抄元朝,硃元璋就是再不滿意也得設立丞相。因為元朝就是這麼玩的。但不要緊,後麵咱們可以改。於是,老硃就給改瞭,而且改得決絕徹底。也不像趙傢官人那麼遮遮掩掩,這傢夥直接把宰相給玩沒瞭。
宰相沒瞭,就是皇帝直接對六部瞭,所以六部的權力就上來瞭。老硃是勞模,可以玩決絕、廢宰相,也可以決絕著玩、自己把宰相的活也給乾瞭。但後麵的硃傢皇帝可玩不瞭這麼決絕,於是就有瞭內閣。內閣肯定比不上秦漢的丞相,也比不過唐朝的宰相,但與宋朝的兩府三司還是可以拼一拼的。
地位肯定下降,因為連丞相和宰相的頭銜都沒有瞭;權力也肯定被削弱瞭,因為權力基本上都到六部手裏瞭。但,這也是大勢所趨。曆史的趨勢就是皇權一直在強化、相權一直被削弱。
因此,從這個傳承來看,就不能說硃元璋廢宰相改變瞭曆史的路徑依賴。而明朝的政治,也說不上走瞭歧途。
但可以肯定的是:能臣或重臣就很難再乾什麼大事瞭。為什麼王安石搞變法會失敗?他這個宰相沒有多少權力。同理,張居正也救不瞭大明。因為他連個宰相都不是,一己之力扭轉不瞭大明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