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7:24:07 PM
剛剛,“取消公攤麵積”登上行業熱搜。
兩會政協委員洪洋指齣:
“從來沒有哪一個專業機構在業主或第三方專業機構的監督下測量清楚每戶的公攤麵積, 也從來沒有哪一個業主測量清楚瞭自傢房子的公攤麵積。 公攤麵積看不見、摸不著,而百姓卻為它承擔瞭高額費用。必須取消!”
言之有理,大快人心。
緊接著,媒體跟著批評,買房人的憤怒情緒直上心頭。
經常看樓市的朋友,是不是覺得這一幕很熟悉?
是的,特彆熟悉。
同樣的劇情,每年都會如期上演。然而到最後,隨著輿情退散,都會石沉大海,悄無聲息。
一個讀者問,取消商品房公攤麵積,為什麼這麼難?
答案有且隻有一個:
中毒太深。
為什麼
商品房公攤麵積,是98房改後,從香港老師傅那學來的手藝,當初是武功絕學,後來纔逐漸變成人人喊打的邪門歪道。
2013年,香港因為開發商藉此注水太過誇張,購房者聯閤抗議,徹底取消瞭公攤麵積。
而我們一直延續到瞭現在,青齣於藍。
是因為呼聲不夠嗎?不是,中毒太深瞭。
正常情況下,購房者買一套房,房本上寫的,開發商嘴裏說的都是建築麵積。
建築麵積=實用麵積+公攤麵積。
這就改變瞭房價的底層算法,100平米,單價1萬/平米的房子,總價是100萬,但得房率80%的話,你的實用麵積隻有80平米。
如果取消公攤麵積呢?很乾脆,你直接買到的是80平米。
但這時候,總價還會是100萬,開發商不會因為這個給你降低售價,那麼單價就得從每平米1萬漲到1.25萬,每平米漲瞭2500元。
一句話, 取消公攤麵積,總價不變,單價上漲。
這個問題就很嚴重。
原來北京海澱的房價是8萬/平米,取消公攤麵積後,房價可能變成瞭10萬/平米,深圳前海房價10萬/平米,取消公攤麵積後,可能變成瞭12萬/平米……
也就是說,如果取消公攤麵積,全國單位房價,會在現有的基礎上,整體上浮20-30%左右。
這嚴重背離瞭兩會提到的“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
公攤麵積之所以不取消,是看似閤理的房價粉飾瞭高房價的外錶,讓老百姓有瞭一個能承受的區間。
這時候有人質疑瞭,現在都不是限價嗎?如果強製限價,還必須取消公攤呢?
買房人不對公攤麵積買單,那開發商做公共配套就會增加巨額成本,他們會怎麼做。
肯定會在公共區域麵積偷工減料縮減成本。
結果你會看到很多小區的樓道,小到隻能過去一個人,公共門廳隻會留下一道走廊,電梯小的隻能上兩三個人,保安都站在大街上。
你彆笑,這種事情在開發商身上是可以發生的,不然香港怎麼會齣現那麼多鴿子屋,棺材房?
但又有人說瞭,市場是存在競爭的。一定有更好的開發商為瞭贏得購房者的口碑特例獨行。
這種情況現在來看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現在地價這麼昂貴,還有限價政策,開發商本就利潤薄弱,不可能賠錢賺吆喝。
所以破局的關鍵在於,地方政府是否能把地價降下來,有足夠的空間讓利於市場。
這樣開發商有瞭利潤,起碼有瞭可以競爭的空間,不至於破罐子破摔。
那麼哪個城市願意主動把地價降下來呢?
靈魂拷問。
罪過
看到這裏,你應該明白,取消公攤麵積不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而是多方博弈的結果。
網上很多人舉例,重慶就在2002年取消瞭公攤麵積啊,房價也沒漲多少。
的確,這是事實,重慶和長沙一樣,在全國都是房地産調控的模範代錶。
但你要迴到2002年看待問題。
那時候全國房地産還處於萌芽期,重慶地價便宜到無法相信,開發商蓋房子利潤空間足夠,當地龐大的購買力也在支撐樓市上行。
而現在是2022年,房價和地價已經漲瞭好幾輪瞭,這就是我所說的“中毒太深”,船大難調頭。
看到這裏,很多讀者肯定不舒服瞭,子木,你這不像好人啊,為什麼跟我們唱反調。
還真不是,自打研究樓市,我一直強調的都是“取消公攤”和“現房銷售”,然而事實上,樓市又不得不麵對這一係列疑難雜癥。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取消公攤之前,我們應該用認知捍衛權利,而不是唾沫和情緒。
在互聯網界有一句名言:
技術本無罪,隻是使用它的人有罪。
同理置換,公攤麵積本無罪,隻是某些開發商沒捂住良心。
其實當年公攤麵積齣台後,住建部就對度量方法進行瞭嚴格要求,什麼該收什麼不該收,也都寫的明明白白。
但在開發商報批通過後,就開始繞過監管,偷偷巧立名目,無中生有。
有句話說得好, 給我一把尺子,我能把地球的麵積量齣來,但偏偏量不齣開發商的公攤麵積。
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甚至有的小區把獨立的地下室、車棚、車庫和警衛室都要公攤。
對瞭還有分隔牆,也要公攤,有時候一堵牆甚至要收兩傢錢。
隻有想不到,沒有他們攤不到。
我前幾天去踩盤看樣闆間,銷售小姑娘激動地指著陽台說是送的,門廊是送的,甚至一個書房、廚房都是送的……
同行的買房人高興地不行,馬上就要下訂,我轉身給他講瞭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人給一隻羊穿瞭一件羊毛衫,這隻羊高興壞瞭,趕緊套在瞭自己光禿禿的身上,但很奇怪,羊毛衫上都是它的味道……
避坑
關於公攤麵積的吐槽,網上一搜一大籮筐,比如物業費、取暖費按照建築麵積收等等,這裏不再舉例。
總之一句話, 明目張膽收你錢,你還不知道收在哪裏。
吐槽沒用,如何破局呢?
最好就是買二手房,好處是第一波業主已經被割過韭菜瞭,後人好乘涼,價格反應現實居住情況,所看即所得,沒得騙。
要麼就找靠譜的開發商,是那種真正蓋房子不搞這些烏漆麻黑手段的。
這種開發商太少瞭,至於推薦,優先選擇國企央企背景的開發商,畢竟底子厚,違規成本高,不會因為利潤突破自己的下限。
相對於推薦開發商,接下來這幾條乾貨,你一定要熟記:
1、盡量不買超高層住房。 建築越低,公攤越小,電梯洋房得房率80-85%左右,高層得房率75%左右,超高層最誇張,我甚至見過60%左右的。
當然樓越低,品質越高,價格也相應最貴,還是多攢錢吧,改善社區的割韭菜概率遠小於剛需。
2、最吃公攤的是連廊和電梯。 最好不要買帶連廊的房子,十個有九個都是浪費空間,白花錢。你想想誰沒事願意天天呆在連廊看風景的?
電梯也是這樣,1梯1戶雖然品質高,有逼格,但公攤大沒必要,一般1梯2戶是絕對夠用的。
3、高低配的房子也不要買。 同一個小區有彆墅又有高層,彆墅的公攤小,社區的很多公共配套都要吃高層住戶,屬於高的補貼低的。
4、盡量不選精裝房。 很多人喜歡精裝房,因為方便省心。要知道一些開發商精裝修的水分很大,幾百的成本賣好幾韆,然後還要用建築麵積來計費。割不割你,還要看開發商的行業操守。
把這四條背會,基本可以最大概率地避坑。
現在買套房,可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END
作者丨子木聊房
歡迎點擊 易簡財經視頻號 ,看最新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