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6:20:35 AM
徐鼕鼕
戊戌年正月二十・驚蟄・初候桃始華(徐鼕鼕作品)
今年3月5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驚蟄節氣到來。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天上的春雷驚醒瞭蟄居的動物,一個‘驚’字把這個時節的獨有特點與生動景象,極其傳神地錶達瞭齣來。”“在這陽氣發陳、明媚之氣充溢的天地間,萬物始生,活潑潑的生命躍動裏帶著初生的懵懂與嬌柔。是的,一切都是新的,都是柔的,都是和暖而透亮的。風是溫軟的,雨是溫潤的,花是淺吟低唱的,仲春的世界裏充滿瞭朦朦朧朧的生長,充滿瞭柔情婉轉的期待。”《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一書的文字作者徐立京在書中如是描述。
近期由中信齣版社推齣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一書,在網上大賣到一度脫銷。該書精選瞭當代中國抽象繪畫大傢徐鼕鼕教授以“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為主題創作的140餘幅抽象繪畫作品,以及資深新聞人、高級編輯徐立京結閤畫作完成的近80篇感悟四季的文字作品。
徐鼕鼕是國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也是中國抽象繪畫流派的開山之人。他用八年時間潛心創作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係列組畫,是第一套用中國抽象繪畫語言完整描畫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係列藝術創作,這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挑戰。然而對於徐鼕鼕來說,也是順理成章的選擇和水到渠成的結果。
徐鼕鼕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過去8年間,他每天都在與天地對話,感悟四季的輪迴,感受萬物生命的變化。那是一段漫長修行問道的人生,也是一段離形去知的過程。用中國抽象繪畫語言來創新性描繪古老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解讀中國文化生生不息的宇宙觀、自然觀、生命觀,是他獨立走嚮宇宙,問天問地的識“道”的錶達,其間,他對天、地、人有瞭嶄新的感悟。
徐鼕鼕認為,二十四節氣曆史悠久,可追至上古時代,蘊含著對天地萬物生命起源的哲學認知。中國抽象繪畫,畫的是生命本質的生生滅滅。畫的是“空”,而不是“色”。他告訴記者,在創作這組畫時,他會細緻捕捉依次齣現的時令、氣候、物候的變化,通過八識中的“眼、耳、鼻、舌、身、意”來感受大自然的氣息,然後用抽象的筆觸呈現在畫紙上。“我就像是一台感應器,每一個汗毛孔都在感受著天地的氣息。”徐鼕鼕說。作畫的宣紙經過特殊處理,也有瞭肌理和紋路,色彩濃烈的畫作仿佛有瞭生命,似乎在呼吸伸展。
為瞭畫齣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生命感,徐鼕鼕收集瞭春天的露珠、夏天的雨水、鞦天的沙粒、鼕天的積雪用來作畫。他把戶外的雪搬進屋裏,給畫蓋上雪被,後來覺得不過癮,乾脆把畫拿到院子裏的雪地上創作。他說,每一幅畫都是在每個節氣當天他與大自然共同創作的作品,都是他在當下那一瞬間捕捉到的氣息和感受,獨一無二且不可復製。
“驚蟄之春,貴在春陽清新之氣,特在春陽清新之氣,也美在春陽清新之氣。”徐立京說。在《驚蟄・初候桃始華》的抽象筆墨裏,她看到瞭春之陽氣震蕩上行的宏大,看到瞭天地生明媚的動人,看到瞭萬物初生的清新,看到瞭桃花始開的柔美,更看到一顆對天地、對萬物、對生命含情含笑的心,也就由此更深刻地讀懂瞭驚蟄之春,讀懂瞭生命始華。
而在觀賞徐鼕鼕畫作《驚蟄・二候倉庚鳴》時,她不由會想到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韆鞦雪,門泊東吳萬裏船。”她說,有此聯想是因為,兩者捕捉驚蟄之春的敏銳直覺以及跳躍性的思維,是驚人的一緻,展現齣春陽清新之氣在不同區域、不同景觀、不同生命形態裏的豐富多彩。詩畫相通,古今同麯,天地之氣縱橫,盡在此中。
徐立京說,驚蟄三候“鷹化為鳩”闡述瞭一個重要的中國哲學概念:應氣之變。她說,世間萬物,應氣之變,變化是常態。天地之氣的變化,演變齣四季的更迭,也生發齣萬物之變。氣是天地,是環境,是係統。從哲學層麵講,氣是自然的、生態的,也是人文的;是外在的,也是內在的。古人講“養浩然之氣”,今人說營造生態係統,道理都是相通的:想造就萬物之仁和,首要的是培育齣覆蓋天地、浸透人心的仁和之氣。
徐鼕鼕則更看重“鷹化為鳩”所蘊含的生命哲學:善惡共生而擇之。天地之氣自有喜怒哀樂,四季隨之分為春夏鞦鼕。當驚蟄的春雷震醒瞭百蟲,善的事物、惡的事物,生命的善、生命的惡,都一起萌生,一起湧動,有善有惡,善惡並存。
《驚蟄・三候鷹化為鳩》的畫作,描繪瞭驚蟄之春應氣之變、善惡共存的種種狀態。“打動人心靈的,不是變化萬韆的色彩,而是色彩中蘊含的善。善惡共存是天地本性,生命卻可以,也應當作齣去惡揚善的選擇,這便是天地良心。”這是徐立京觀畫時寫下的感悟。
徐鼕鼕說,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是富有深厚中國文化價值的生命哲學。在創作《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組畫時,順應瞭“道”的規律,講的是陰陽氣韻的變換,他把來自他人的知識與經驗從自身剝離,獨立麵對宇宙世界。“以‘無知之知’進入畫捲,錶達宇宙萬物生命的真諦。”
徐鼕鼕說,畫畫不是目的,問道纔是根本。他以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為主題作畫,並非僅僅為瞭用抽象繪畫再現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而是試圖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創造齣新的東西,讓古老的文化土壤開齣新的花朵。
他說,“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夠激發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對於青少年的成長尤為重要。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需要建設自有的科學體係與現代工業體係,這就要建立中國式抽象邏輯思維作為其基礎。”
他告訴記者,創作《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組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站在東西方文化交匯點,站在全球視野來前瞻性思考、闡釋中國優秀文化在中國走嚮世界的曆史進程中的規律性作用。用中國抽象繪畫的語言,探討建立融匯東西方優秀文化的中國式抽象邏輯思維,由此産生的中國新型文化,或將為引領未來全球發展變革和文化價值觀的認同提供支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