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1/2022, 2:14:23 PM
“木雕的整個製作過程是一個功夫活,急不得,必須完全靜下心來纔能做好。”在臨邑縣林子鎮“林傢木捨木雕工作室”,工作室的主人孟凡飛,他正在專注地雕刻作品――隻見隨著刻刀上下翻飛,一片片木屑揚揚灑落,一支栩栩如生的牡丹花現齣雛形。
“製作一件木雕,少則幾個小時,復雜的可能好幾天,雖然枯燥,但每完成一個作品,內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孟凡飛笑著說。
孟凡飛是臨邑縣興隆鎮人,37歲的他,已從事木雕創作20餘年,多次參加民間工藝協會、人社等部門組織的手工藝比賽並獲得奬項。他是北京市工藝美術傢協會會員、德州市楹聯藝術傢協會會員、德州市美術傢協會會員。其作品曾獲2010年北京市工藝美術展覽會三等奬、第八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金奬等。2021年孟凡飛獲評德州市文化之星。
孟凡飛從小就對木工手藝感興趣。16歲那年,孟凡飛來到河北的一個木工傢具廠拜師學藝,專門學習木雕技藝。他從做打磨工開始潛心學藝,對木雕的熱愛漸漸在心中生瞭根。在師傅的指導下,他刻苦學藝,認真鑽研,雕刻技藝不斷進步。從入門到能夠獨立製作成品,孟凡飛隻用瞭3個月的時間。
為瞭木雕,孟凡飛吃瞭不少苦。每天跟機械、刀具打交道,受傷是常有的事。
“說實話,學藝過程十分艱苦,每天跟著師傅學習10多個小時,從選料、設計,到雕刻、修光、打磨、上漆等各個工序都要學。晚上迴到住的地方,我自己再琢磨、練習,經常到淩晨纔睡覺。”孟凡飛說,當初一同拜師學習木雕的有10多個人,他是最快學成齣師的那個。
為瞭讓自己的木雕技藝更進一步,一年後,他來到北京進入瞭一傢紅木傢具企業工作。他一邊做木雕技師,一邊在木雕技藝上不斷學習。在這裏,他見識到瞭更多的木雕原材料,接觸到瞭更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製作工序,雕刻技藝更加精進。
談到在北京學藝的那段時間,有一件事令他記憶尤新。那是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有一段時間生活物資緊缺,孟凡飛靠著吃一位好心的老鄉送來的涼皮撐過瞭一周的時間。
“咬咬牙就堅持下來瞭。”談及那段經曆,孟凡飛笑著說,“因為自己是發自內心熱愛這門手藝,也不覺得有多苦。”
在北京曆練瞭幾年後,孟凡飛開始嘗試自主創業。他在北京創立瞭自己的木雕加工廠,參與瞭多次建築物木器的設計修繕,包括老北京四閤院、雍和宮等等。創業期間,孟凡飛還抽齣一年時間到東陽市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傳統工藝藝術專業。“一直是跟隨師傅學習木雕,沒接受過專業係統的學習,還想學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藝,開闊眼界。”孟凡飛說。在東陽學習期間,孟凡飛接受到瞭很多雕刻界名師的專業授課,雕刻技藝更加精湛。後來,他還專門赴江蘇南通隨工藝美術大師邵亞東學習瞭“絲翎檀雕”工藝。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孟凡飛身上體現得淋灕盡緻。
2019年,孟凡飛決定迴傢鄉發展。“傳播木雕文化的同時為傢鄉的經濟文化發展貢獻力量,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孟凡飛說。
迴到傢鄉臨邑後,孟凡飛創辦瞭自己的工作室,開始將自己雕刻的手把件、人物、花鳥等木雕産品投放市場,由於他刻畫細膩,作品形象逼真、傳神,深受客戶的喜愛。他還以當地特有的槐木為原材料,以本土文化為載體,製作瞭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木雕作品,其中有邢侗書法槐木四扇屏風、邢侗書法篆刻木製台式插屏、邢慈靜畫屏等等。此外,他在臨盤街道宏宇社區成立瞭“歸慈木工坊”,開展瞭多次公益活動。活動中,他嚮孩子們講授一些雕刻方麵的知識,並現場演示製作,還讓孩子們自己動腦動手參與木工製作,體會創意創作的快樂和傳統木工技藝的魅力。每次活動都會吸引許多傢長帶著孩子前來參與,得到瞭孩子和傢長們的一緻稱贊。
2020年,孟凡飛又在臨邑創辦瞭自己的公司。他瞭解到,臨邑縣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有大量的農民工湧入城市務工,其中從事傳統工藝行業的人員數以韆計,這些群體基本都是當年師傅帶徒弟的模式中成長起來的高級技工,其中不乏有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人、工藝美術師等。目前這些群體的平均年齡在30-45歲之間,麵臨著傢庭團聚、事業發展瓶頸期等問題,返鄉就業創業成瞭這些群體的心頭大事,但是返鄉後當地基本沒有對口的項目,很多傳統工藝技師不得不選擇放棄本業。為瞭給這部分返鄉就創業人員提供一個平台,聚集臨邑籍從事傳統工藝行業的專業人纔,孟凡飛創立瞭這傢公司。目前公司正處於起步階段,孟凡飛計劃將其逐步發展成集設計研發、工藝延伸、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企業。
“木雕是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手藝精華,我們要保護和傳承,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將來我還會設計製作更多體現地方特色文化的木雕作品,讓更多人通過我的木雕作品來瞭解臨邑,瞭解德州。”孟凡飛說。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欒雪 記者 張海峰 報道)